珍 惜
■王彭波(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中附属实验中学教师)
几乎每天早晨,都会被疫情数据所惊到,大家都在重复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可怕的新名词。而我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个词语——珍惜。我时常凝望着窗外戴着口罩的小区内的安保人员,每到此时耳畔似乎总会响起风信子开花的声音。这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我的所思所见……
徐州市出现第一例感染者……
徐州,也有了感染者,这让我感到有些错愕,因为我一直认为疫情距离我所在的城市是很遥远的。接下来的日子里,被确诊感染的人数在不断地递增,家,附近的小区和街道前些日子还是另外一番喧闹的景象,而如今,冷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沉寂的呼吸。随着疫情形势的推进,一些市民开始“抢购”超市里的食物,人们开始变得特别珍惜到手的东西,平时感觉不怎么美味的“土滋味”,也都变得像过节时一样可口了。
“冰箱里不知何年月的僵尸冻肉都吃空了”“买了很多天的菜一直在省着吃,没有新鲜的肉”,这是偶然从新闻上看到的,透过薄薄的屏幕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被饥饿感覆盖的面孔,听见他们发出了,无力的叹息。我是个幸运的人,感谢母亲的细心,让我们一家人还能拥有沉浸在幸福时刻里的资格。
这次突发的疫情,无意中为《悯农》这首诗找到了深刻地注解,一种羞愧之感涌上心来,那是一声清脆的点醒。曾几何时,我们每天被繁琐的尘事所困,大多都是匆匆而行,而此时上苍忽然给这人世来了一个急刹车,终于有了一些闲暇的时间,可以细品馒头清粥的别样清香了,意识到它们是多么的可贵了,是它们给了我们最简朴的温饱,让我们可以有能量延续当下的生活。《悯农》不仅仅是几行表达农民艰辛的诗句,更是在提醒我们,在这段特殊的“紧日子”过后,不要只顾窃喜餐桌上一时的丰盛而遗忘了这段时光里的“节俭和朴素”。
在某个安静的隔离病房里,他还很小,透过一片如白墙一样的玻璃,他不停地向外面站着的一位医生挥舞着小手,这个孩子看起来不足一岁,对这次疫情的来袭他没有一点概念,他似乎是把医生当成了他的父亲,做出了想要被拥抱一下的姿势,刹那间,这块方寸之地安静极了,只剩下那位医生转身后,轻轻地抽泣声和他抹去泪水的样子。
在重庆的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两位医生对着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患者缓缓地抬起手,还以相同的样子,就像是在灰色的战场上升起了三面代表着希望的旗帜。一位湖南的二十八岁的年轻医生,因为连续奋战了十九个日夜,最终因为疲劳过度而殉职。从此有一个父亲再也看不到他的儿子从前线归家的身影……
当看到这些令人痛心的新闻时,当听到徐州也在建设加急病房时,我常常陷入某种以前少有的沉思状态,虽然现在到处都是封锁,受到影响未能按时上班,出行也受限了,买东西变得不是很便捷了,只能按照指示足不出户的闭关在家,虽然这都是当下真实的境遇。但是相比那个可爱的宝宝、那个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和那个醒不来的医生而言,他们的灵魂,可能下一秒或者已经变成了,这个春天里永恒的消逝。而自己虽然独坐在房间内,不能漫步在微风拂面的小区里,但是却已然拥有了一种生命上的安然。不断更新的感染和死亡的数字的背后,是他们各自不同的身份,有的是父母,有的是姐妹,有的是朋友,有的身上还穿着白色的“战衣”……其中就包括那位年轻人。
海德格尔曾说:“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这句话给我带来的最深的启示便是——要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禅宗的语言,意思是:放下过去之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只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我想把它改变成:要珍惜活着的当下。珍惜那份已经属于自己的独特地拥有。
我的职业是老师,我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时刻,那感觉就像是在夏天里采摘到了一把黄色的蔷薇花。我记得某一天的下午,收到的学生们给我的生日祝福,那是他们自己动手在黑板上书写下的一句句真挚的话语,真用心,真漂亮。我还记得,一个学生送了我一个大的许愿瓶,里面装着好多只她亲手叠的小纸鹤,还收到过一个平时有些粗心的男生送的,刻着他自己名字的心形的石头……
当脑海中的神思代替脚步,行至学校时,让我更加惊觉要善待这份职业,感念起,它带给我的来之不易的安稳与从容,带给我的根植在内心深处的一种不曾枯竭的暖。又是它,让我在大批人都失业在家时,一部分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随时都有被感染甚至牺牲的危险时,还能绽放出如歌般的笑容,还能抚摸着课本,回味少年和少女们,那一颗颗朴素纯真的心。此处无言表达内心的波澜,只想起,行胜于言这四个字。唯有珍惜它,做好当下能够做到的力所能及的投入,才算不辜负它带来的护佑。
某日夜里,心中泛起层层如银的月光,它撒在白天饭桌的汤食上,融进往昔教室里响起的孩子们的读书声里,坠落进被自己惦念的生命中。飘散到开启“静音模式”的四面八方,轻抚那些奋不顾身的逆行者们,正是因为有他们挺拔的脊梁,才有了我,这一点点平和的思绪和文字。站在三十而立的点上,命运似乎在教会我要做一只既要奋起腾飞又要懂得停歇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