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司务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日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
我是在1980年9月在北京定福庄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参加《诗刊》社举办的“诗歌理论座谈会”上结识谢冕先生的。在此之前,我已在1980年5月7日的《光明日报》上读到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极为认同,极感振奋。随即我在8月3日《北京日报》上发表《要允许“不好懂”的诗存在》,为青年诗人的创作呼唤生存空间。我早就把他视为我的前辈、同道与知音。
郑敏是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个奇迹。从1939年进入西南联大,在冯至先生引领下写出第一首诗,直到21世纪初,她从事诗歌写作70余年,真可谓是中国诗坛的一株历经风霜雨雪依然丰茂挺立的世纪之树。
二月春风里,草长莺飞。绿杨城郭,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瘦西湖畔,桃红柳绿。杂花生树的季节里,五彩缤纷,一切变得多姿多彩。
左手食指与拇指钳住尾部最外面的两个小爪儿,拧断,再捏住扇形尾部向上折断,拧掉;右手拿根筷子贴壳从尾部插到头部附近;左手折开外壳,右手按住筷子,两手反方向同时用力撑;皮皮虾的背壳掀开。
入学季,我的朋友圈被各种有关教育的鸡汤文刷屏了。家长们磨刀霍霍,大展拳脚,
这学期,我所工作的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制订了进出校门的新规:学生早晚上下学的时间机动车不得通行。这世间很多的规定都像是专门给听话或脸皮薄的人准备的。我恰恰是既听话又薄脸皮之人,无奈每星期五个早读的我上班时间完美地与学生上学的时间重合了。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四中学校有个编外班——小草文学社,小草文学社有本刊物叫《小草》,它俩是学校的宝贝,同学们叫它们金不换。加入小草文学社说简单就简单,说难就难,说简单是谁都可以进,说难是你的文章必须得在《小草》上发表。谁不想给初中的校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名字变成铅字的激动与喜悦。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有关《小草》的故事吧。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都把这两句诗当童谣一样唱了那么多年,却似乎从来没有质疑过,为何“小时不识月”?怪哉,怪哉! 我是再也回不到童年或者幼年,去体会“小时不识月”的情形了,老家在农村,更不知道“白玉盘”为何物。
2003年秋季,我终于走进向往已久的潞园,亲眼领略到这里的无限风光——处燕云形胜之地,集千年运河之光,深得造化之垂青,一年四季有佳景——春有媚柳轻娑,芳菲遍地;夏有碧草茵茵,翠色满园;秋有枫叶如火,绚彩盈眸;冬有疏条交映,情韵漫天。更有方塘如鉴,映照天光云影;山如虎盘,踞守庠府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