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大赛佳作解密:考场作文如何演绎宏大主题

中国校园文学网 | 王筱彤 发布日期:2020-12-11  点击量: 1748

编者按

 

这是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王筱彤同学的一篇作品,获得了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现场决赛特等奖。

王筱彤同学喜欢读书和写作,她什么书都看,一直不停地买书,诸如《毛泽东诗词鉴赏》汪曾祺、梁实秋、朱光潜等名家名著,她都仔细阅读,反复体味。她热爱写作,尽管现在高三了,也仍然坚持写,在《新作文》发表影评作品,也有作品发表在其他杂志上。谈起她未来的志向,她说,她想去北京的大学学法律或哲学类专业,但在山东要六百多分的成绩,虽然有些难,但她会努力,不负青春。

无论是高考还是赛考,爱国主题往往很重要的一个命题方向,像“祖国如诗”这样宏大的主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该怎样去驾驭?怎样去抒写?这是每一位参赛的同学需要面对的,也是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面对的。

 

 

佳作欣赏

 

祖国如诗

£ 王筱彤(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二)

 

穿过风雅颂的殿堂,走过赋比兴的沃野,伴着《大同歌》的吟唱,我听见祖国的诗篇正从历史的迷雾深处悠然唱响。

从风乎舞雩算起,已经谱写了两千年 ;从桃花源算起,又续写了一千年。这声音时小时大,时缓时急,钟鼓的鸣响摄人心魄。我知道,祖国的诗篇不是一日可以谱完,所以我倾情期待——

我仿佛看见 , 祖国的山河画卷正在我面前展开。我们有悠久的历史和绵长的未来,“拂提杨柳醉春烟”的江南三月,我欣赏着“红妆按乐于宝榭层楼,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多想让你看一看这大江大河,有“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豪迈壮阔 , 亦有“寥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的深沉悲凄。千百年来 , 文人骚客在这片土地上挥毫泼墨 , 硕师巨儒的思想于穹顶下蓬勃奔涌 ;我闭上双目 , 深觉“我心即宇宙”,睁开双眼,又察世间花明花寂 , 叹扶摇皆万物以息聚,而后感吾生之行休。

如果可以 , 我想与你一直深浸在历史的诗篇中对酒当歌,可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而不止。正如泰戈尔所云“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弹不出世间的绝唱”,祖国的诗卷,也曾在烈火中淬炼,可它终究会在挫折与困顿中获得永生。当诗篇谱过革命与抗战时期,我分明听见了万马齐喑的悲哀。但中国人从未低头,却以血肉之躯共筑长城,万千怒吼化作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诗篇是民族精神的先导,是中华民族在困境中问出的一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祖国如诗,可谱诗者一度困顿潦倒 , 以为自己江郎才尽,但也唯有肉体和心灵上的两度浴火重生,方能柳暗遇花明、谱出历史的绝唱。

这诗又吟过艰苦卓绝的建设时期,恰似古木参天、荆棘满地的林中探寻。这时,一句“天河所沓,十二焉分”问醒了南仁东,他探索出了一条属于中国天眼的建设之路 ;一句“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启迪了袁隆平,他开辟出了一条属于杂交水稻的科研之路 ;一句“光之人,熙若射”又惊动了潘建伟 , 他开辟出了一条领跑量子通信的科技之路……不知是诗篇改变了时代还是时代改变了诗篇 , 可今天的中国在科学界的土地上 , 已经由“无立锥之地”发展为可以大声地诵出“自信人生二百年 , 会当击水三千里”。祖国的诗篇正谱出前所未有的辉煌。

伴着鼓乐 , 携着丝竹,这诗正在歌唱新的时代。谓“神女应无恙 , 当惊世界殊”,当今的中国 , 是一首完整的诗谱 , 包容了孔孟老庄的启蒙,程朱陆王的探索,吸纳了唐诗宋词的大雅小趣,散曲杂剧的流光溢彩,最重要的是今天人们仍在丰富着它的内容。“精准扶贫”托起经济发展与绿水青山,“一带一路”与西亚携手,与欧洲共舞,“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呼吁和平寻求大同……这些都是新时代的诗篇 , 中国正以神来之笔为世界谋发展。

祖国如诗 , 它正在我心田里流淌。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 祖国和我犹如海和浪花一朵,一刻也不能分割。时代的长河泛起清波,“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你可曾看见 , 那是年轻人的动律 ;千帆竞 , 勇者胜,青春之舟 , 正驶向祖国的江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深刻地明白,为祖国谱诗的玉笔 , 终有一天会交到我们的手上,我振奋 , 欣喜 , 又紧张 ,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更希望它在我手中绽放光芒!

祖国如诗,她是前人的积淀 , 后人的传承 ,是孔阜之长吟 , 更是无邪之雅颂 , 历史的群星和广大的人民共同为她谱写 , 现在我正以这“下笔春蚕食叶声”表达着对她的热爱——

让我们共同诵之品之,

让我们共同敬之续之。

(指导老师:岳彩亮)

作者释密

2019年是建国七十周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写这样一篇文章,是我一直以来的打算。

多年以后,我会回忆起坐在考场的那个上午,那是九月底,锦缎似的海风摩挲着这座海滨城市。当我翻开答题纸,看见了《祖国如诗》的题目,忽然觉得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半日的车程带我穿越了小半个山东半岛,可能就是为了与它相遇。

在我的成长过程里,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最重要的课题。祖国是美的,是值得人深爱的,下笔前,有一段话一直在我脑中回响,在中国行走,放眼高天厚土,万壑群山,我们不能对之无视、无感,不能放弃从中汲取善的力量。

闭上眼睛,仿佛能听见稻麦在拔节,海浪在歌唱,溯源而上千年,我们的先民就是伴着这种自然的乐章,留下无数杳渺幽邃的篇章。诗是人类语言艺术的顶峰,有时很多隽永的诗哪怕只是一撇,也会嵌进人的记忆里,终生不能拔除。我仍记得行文时那些诗句争先恐后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仿佛争抢着要诉说中国的历史之雅、文化之深、精神之韧,我于是也紧张地斟酌,究竟哪一句,才能表达我深深的情。

在不到三个小时的写作时间里,我仿佛做了一场没有中断的梦,在梦里我栉风沐雨,怀抱天地之大。这也是我热爱这片土地,热爱土地上生长出的诗词的原因,我很平凡,却仍可以匍匐在先贤脚下,吮吸几分阳光雨露。每每想到这里,我就很感动,很想哭,我庆幸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应该感谢这片滋养文脉的土地,感谢伟大的祖国。

 

专家解密

本文扣住命题,以诗歌为主线勾连起历史与现实;视野开阔,用古典诗歌中的名句关照现实生活,自然而不造作 ;立意高远,讴歌祖国悠远的历史与火热的现实,诚挚而不肤浅。作者有较深厚的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积淀,故能出入得体,挥洒自如。作为一篇限时赛场作文,能如此捭阖挥洒,日常功力可见一斑。如果说还有不足,就是对一些诗句内涵的把握尚需细加揣摩,但这恐怕要留待日后的历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