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文学教育 >
  3. 理论探索

谢晨:​春播

发布日期:2021-03-17  点击量: 4900


—— 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而作

        

春天的雅集

近年来,几乎每年三四月份,我都要应邀到北京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校园文学工作会议,共商校园文学发展事业,研究部署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会议地点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北京陈经纶中学、北京一零一中学等召开过,后来因为在通州大运河畔的潞河中学校内建立了中国校园文学馆,一般就在优美的潞园里举行。我喜欢看初春的北京杨柳青青、玉兰花开,喜欢走进北京胡同看市井人生,喜欢到大运河源头吹一吹北京的晚风。如此赏心乐事,岂不快哉!

2020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十年。年初,我也接到了年会邀请。因为疫情的原因,年会被一再推迟,直至取消,弄得我这一整年都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要知道,每年春天赴一场文学的盛宴,漫步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和朋友们边走边聊如何办社团、上社课、做活动、编社刊、带作者;或是在会议间隙,带着深圳少年们的作品,到访知名大学、出版社、杂志社,向社长、编辑、作家朋友们引荐,这是我人生中的最美遇见。

我把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学委员会年会当成一次回家之旅。从首都机场坐上机场巴士,大约40多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北京通州区校园文学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中国校园文学馆就设在迄今已有154年校史的潞河中学校内。很多时候,作为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的王世龙先生,都会亲自迎接。出生于山东莒县的他,长得并不像山东大汉,因为曾患小儿麻痹症的缘故,走起路来不太方便。一见面,他几乎每次都要抢着帮我拿行李,每次弄得我都鼻子酸酸的。他给我们是一种隔壁大哥的感觉,其实他比我年轻。看着他的背影,我常想,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致力校园文学研究和实践数十年如一日?他以笔名海生于1989年在莒县一个乡村学校创办了闻名遐迩的山泉文学社,还办了油印刊物《山泉》,他在2010年推动成立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2017年办起了中国校园文学馆!是他用瘦弱的双肩,依靠一种民间力量,撑起了中国校园文学研究的天地,说他是中国校园文学理论研究第一人,当不为过。还有秘书处的每一个人,给我,给全国各地到访的文学社老师们的,都是一种家人般的温暖。

几乎每次年会,会议代表报到当日,照例都要在潞河中学餐厅举行欢迎晚宴。相比于我曾经就读或就职过或到访过的中小学校,潞河中学的树是最多的,尤以古槐翠柏居多,很多树都需要几人才能合抱,有一种古木参天的感觉。校长徐华先生英俊潇洒,气场十足,聆听他充满磁性的演讲是一种享受。他是我见过的最重视文学教育的校长之一,多年来坚持安排文学社专职教师,办文学社刊从未间断,资助学生作品出版,硕果累累。正是在他的支持下,中国校园文学馆才得以落户潞河中学。徐华校长照例要尽东道主之谊,会向每人敬一杯酒。吃的通常是鲁菜,还有煎饼卷大葱,佐酒的一定是校园文学和文学教育话题。

在中国校园文学馆,最吸引我的是“五四”时期和1980年代以来的校园文学史料,特别是那些油印刊物,一种敬意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感谢这个平台,白烨、吴思敬、顾之川、程翔、张丽均、何郁、王岱等团队专家成为了我的老师,更多语文名师、文学社团耕耘者成为了我的朋友。我经常在自由发言环节“抢话筒”,我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更多传达来自深圳校园文学的声音,很多人因此认识了我。

中国校园文学馆是可以安放校园文学老师们心灵的家。每每参加这样的年会,就像赴一场春天的雅集——文学的雅集。

 

文学种子工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年来,先后在山东曲阜、广东深圳、北京通州、浙江杭州、陕西西安、湖南张家界、浙江杭州、江苏甪直、河北石家庄举行了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成果交流会。“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的旗帜始终飘扬在每一届论坛会场。因为新冠疫情影响,第十届论坛被一再推迟,至今尚未举办。不过,随着抗疫形势更加明朗,论坛已重启在望。    

2011年10月,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这是中国校园文学的一次寻根之旅。论坛确立校园文学要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经典,组织祭拜孔子等活动,传承民族文化经典也成为校园文学研究会成立十年来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先生关于校园文学对于培养文学后备军、对于民族文化基因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种子工程”价值意义的论述,可以说是为中国校园文学十年发展定下基调,为校园文学委员会举起了旗帜。就是这样一位文学评论届的长者,每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举办期间,只要他在国内,都会参加并发表演讲,为中国校园文学发展指引前进方向。他是全国校园文学指导老师们的朋友,当然也是深圳校园文学的朋友。2017年,当我着手创办深圳市首家区级校园文学期刊《遇见》时,给他发了一封微信,请他出任本刊顾问并题写刊名,他欣然应允,很快就发来亲笔手写的题名。近年来,他应邀参加了多场深圳校园文学作者研讨会,做到了“有求必应”。深圳校园文学发展,有他的一份雨露滋润。德高望重的中国诗歌理论界泰斗吴思敬教授出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会长,他参加了连续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每一次都是吴老师发表总结讲话,他对于校园文学之于学校文化和学生人文精神建设价值的真知灼见,总是令人启迪与鼓舞。

首届论坛特别安排了祭拜孔子的仪式,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正是在首届论坛上,当听完白烨老师的报告后,我当即向主持人王世龙先生递交了一张小纸条,请求给予深圳举办第二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的机会。

    2012年12月1日至2日,第二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在深圳市红岭中学举行。论坛以文化强国背景下的文学教育行动策略为主题,举办了名家论坛、校长论坛、校园文学社团指导教师论坛三场分论坛。红岭中学举办的“诺贝尔文学奖文学大观园”成为论坛一大亮点,高一、高二共45个班级2200多名学生齐参与,成为了一场青春与文学的狂欢节。红岭中学时任校长田洪明在校长论坛中介绍:“我们给学生提供场地,学校建设创意校园,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热情高涨,他们说把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要进行研究,各个班研究一位,研究作家的生评与作品特点,或编写戏剧,深入体验。在这个活动当中学校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不但老师有空间,老师乐于参与,所有的班主任都参与,学生在参与过程当中成长。”后来,田洪明校长担任了福田区教育局局长,正是因为他的非同凡响的顶层设计力和落地执行力,福田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福田校园文学也迎来了自己的丰收期。我相信,正是因为有了这次论坛与红岭中学的合作,使我八年来始终将目光投向红岭中学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见证了红岭中学校园文学作家群的成长,也见证了这所文学特色教育学校的成长。论坛举办五年后,一种机缘巧合,让我投身到福田这片青春文化和校园文学的沃土,为构筑一种阅读写作教育场域和生态,推进福田青春文化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正是在田洪明局长的安排下,我走进了福田的每一所学校和孩子们分享文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成长,并创办了深圳首家区级校园文学季刊《遇见》,孵化和培育了《致青春 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一批实力小作家从福田走向全国,一个福田校园文学和青春文化生态已经生成。

我参加了每一届论坛,其中的文学社团指导教师分论坛基本都安排我主持。可以说,我是校园文学研究会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登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文学社团指导教师分论坛的老师,都是从全国各省市参加论坛活动的优秀文学社团老师中选出的,近年来以浙江、江苏、广东、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重庆、天津等省市教师居多,这也是全国校园文学发展较好的地区。我一般都会在论坛前几天拿到代表们的资料,我尤其关注他们带来的社刊社报,这是社团的主要阵地。最令我感动的是,一大批文学社指导教师已经在这个特殊的文学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了三十年到四十年仍乐此不疲,一批青年语文教师正积极投身于这项以文学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事业。最令老师们困惑的仍然是我们的文学教育如何摒弃教育功利主义,戴着镣铐跳舞;我们的文学社团活动如何更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做到高端和普惠并行不悖。我相信,人文和科技是人类前行的“双轮”,缺一不可。文学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灯塔,中小学文学教育价值永恒,功德无量。诚如白烨老师所说,我们的校园文学是一项种子工程,文学社团指导教师就是特殊的文学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愿意永远做一名校园文学播种者。

 

我的最美遇见

今天是农历惊蛰。惊蛰过后,春雷响起,会惊醒那些还在冬眠的动物,春耕也很快就要开始了,这便是“惊蛰”节气的由来。此时,我收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的邀请函以及包括青年作家时潇含《无尽的远方》在内的《致青春.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小说散文卷九部新书试读版,并邀请我于4月初前往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分享新书出版的亮点,为福田和深圳这批文学少年、文学青年和他们的作品进行推介。

近年来,我习惯于将有关福田、有关深圳的校园文学动态,以及我本人的阅读写作推广活动,也包括我认为的其他重要资讯,发到朋友圈里。我的朋友圈从不设显示时限。这也是我的一种阅读和写作推广方式。发得最多的还是我的文学课堂、《致青春.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书讯和时潇含等青少年作者的作品推介。作为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叶圣陶杯全国十家小作家获得者、山东大学四年级学生时潇含散文集《无尽的远方》中的很多作品,记录的是她作为交换生留学法国遭遇新冠疫情期间的生活。她以读书和制作美食的方式完成了70多天异国他乡独自一人的宅居抗疫,终于在六月份,独自一人身着防护服全副武装历尽千山万水回到父母的怀抱,回到深圳的怀抱。

记得是春节后,中国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刻,我响应号召,宅在家里,以读书的方式抗疫,期间我收到了时潇含从法国发来的微信,向我这个曾经给予她文学之路一点帮助的老师问好,要求我戴好口罩,不要乱跑。不久,欧美疫情持续加剧,我读到了时潇含发在朋友圈的一些宅居抗疫文章,其制作西式美食的照片和文字获得了不少读者点赞,我也在读后第一时间予以转发。平时住在一起的法国舍友都回家了,只留下时潇含一人宅居抗疫,大家都很担心这个小姑娘的生命安全。我在第一时间发给她微信,同样是请她“戴好口罩,不要乱跑”。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时爸爸打来的电话,说他不放心,担心孩子不听他的话,像很多法国人那样“不戴口罩,到处乱跑”,请我给潇含打电话、发微信,要求她,不,命令她“戴好口罩,不要乱跑”。我想,时爸爸一定是给孩子发了太多的微信,打了太多的电话,还看了孩子到超市买菜见到很多法国人不戴口罩,才担心孩子受到法国人影响放松抗疫的。时爸爸还说,你命令她,老师的话,她不敢不听。我马上按时爸爸的请求,给她打电话、发微信,命令她“戴好口罩,不要乱跑”,严格执行中国国内发给留学生的防疫指引。我把潇含的微信回复截屏发给时爸爸,他回复说“这下就放心了”。

因为校园文学,因为时潇含和这批小作者,深圳和北京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两座城市。2017年暑假,因为应邀担任红岭中学高三学生时潇含散文集《云在青天水在瓶》主持人的缘故,我结缘了著名出版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旗下知识出版社社长姜钦云先生,一个把全部才华和激情献给图书出版事业的“拼命三郎”,一个对青少年阅读写作“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出版鬼才”,他和他的团队从此成为了深圳校园文学“寻宝人”。2019年夏天,应校园文学委员会邀请,我为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学教育师资研修班的学员讲课,结束后我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大楼,和姜社长及责编团队就《致青春.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出版论证,责编团队给每一部作品提出了修改意见。还记得,11月借到北京出差的机会,我又专程拜访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国辉先生、知识出版社总编辑李默耘女士。那天,在刘社长摆满图书的办公室,就是这样一位掌管着旗下数十家出版单位,中国出版界传奇人物,悉心听取我一个一线教师的汇报,那种致敬经典、扶掖文学新生力量的拳拳之心,会让我这个特殊的文学教育工作者铭记终生。正是在这个团队努力下,历经三年打造,《致青春.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陆续出版发行,时潇含美食文化散文集《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和黄子真红楼研究专著《红楼造梦局》双双入选第二届深圳书展100种精品好书榜单,王艺博长篇科幻小说《果核》入选“2020全国年度影响力图书”(全国共144种图书入选)。没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这个团队的智慧和奉献,就不可能有深圳校园文学今天的优异成绩。《致青春.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散文小说卷(10册)将在20214月同时举行新书发布会,《致青春.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深圳卷) 》(28册)也即将出齐。随后,这套书系还将继续寻宝深圳,该书系最新一组10余部长篇小说、散文集已进入出版视野,酝酿已久的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也将举行启动发布会。在阳光写作和创意写作理念旗帜下,深圳校园文学正在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续写新的《花季雨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听见,邻家孩子正在唱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今日惊蛰,全国范围的春播就要开始了。校园文学是一项种子工程。为每一个孩子的人文精神养成提供更好的种子、土壤、肥料、温度、水份、空气、阳光,就是校园文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校园文学委员会同仁们的理想和行动。

这是我的人生最美遇见。

     

(作者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秘书长,深圳市学生文联秘书长,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学研究员,知名阅读与写作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