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新闻资讯 >
  3. 教育观察

儿童文学学科发展正当其时

发布日期:2025-04-30  点击量: 11

儿童文学学科发展正当其时

□王泉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政协常委建议未来将“儿童文学”增列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逐步明确儿童文学的独立学科地位,使其涵盖中国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文体学(包括儿童小说、童话、儿童诗、少儿科幻科普、图画书等)等内容。同时,鼓励高校加大对儿童文学学科的投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儿童文学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政协常委的建言立意高远,深思熟虑,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作为一位长期从事高校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我十分感动,这份建言道出了我们儿童文学学科从业者的心声与愿景。

鉴于儿童文学的现实重要性,儿童文学学科理应得到大力支持与发展。1997年,教育部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并实施至今,按照这份学科、专业目录,儿童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下面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发展。

我国儿童文学在时代需求、文化自觉与创新探索的多重驱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多元化的创作格局。新时代儿童文学呈现新发展趋势,儿童文学出版数量惊人。特别是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少年儿童成为全民阅读的重点群体,儿童文学成为中小学语文课程、学生课外阅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与内容。同时,我国儿童文学学科教学已有近百年历史,基础深厚,全国上百所师范类高校及职校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学科建设成果丰硕。正因如此,“加强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是与时俱进完善我国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呈刻不容缓之势。”

中国儿童文学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资源、文脉传承与东方智慧,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始终与中华民族的未来想象与复兴伟业密切相关。1900年,梁启超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拉开近代中国醒民育人的大幕,同时也翻开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新篇章。1919年,鲁迅力倡“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1935年鲁迅又肯定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由此奠定了中国儿童文学以儿童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与现实主义精神的创作道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为显著的时期。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儿童文学的新作为、新业态更为显著。今天中国已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国,并正在向强国迈进。据统计,近年中国出版的少儿图书品种每年多达4万余种,年总印数7亿册以上,约占全国全部出书品种的10%。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正是儿童文学。现在全国出版的文学类图书,儿童文学占了一半。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儿童文学已成为世界儿童文学之林中的东方劲旅。

儿童文学学科教学伴随着现代儿童文学发展同步进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根据教育史料,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1923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儿童文学基础理论著作《儿童文学概论》,并作为师范学校的教材。我国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儿童文学教学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开始布局实施,如国立北平大学俄文法政学院文学系在1930年度的本科生课程安排中,规定第一学年开设“俄文俄国神话及传说”,每周二课时。第二学年增至三门课程:“儿童文学概论”,每周三课时;“中国寓言及童话”,每周二课时;“俄文俄国寓言及童话”,每周二课时。对儿童文学如此重视的课程安排,即便在今天也是十分难得的。

上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儿童文学教学主要集中在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等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以及浙江师范学院(今浙江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我国高等学校的儿童文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最早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东北师范大学蒋锡金教授于50年代招收过儿童文学研究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研究生培养出现新的突破与发展,1982年,浙江师范大学蒋风教授招收了我国第一批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2001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招收了我国第一批儿童文学博士研究生。现在全国上百所师范类高校以及职校,都开设有儿童文学课程,包括北师大、兰州大学等十多所高校招收培养儿童文学博士研究生。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与积淀成果丰硕,我国现在至少已有30多种不同版本的儿童文学教材、20多种儿童文学史。最近几年,已有5项儿童文学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另有数项获教育部重大项目。

儿童文学及其学科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教育文化事业,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中国高等教育理应通过儿童文学这一抓手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今天,不但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性规则,确立了儿童不可被侵犯和剥夺的各种权利,而且通过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IRSCL)、国际安徒生奖、国际格林奖等机构和奖项,将儿童文学的教学研究与社会化推广应用做成了全球性的教育文化事业。儿童文学、儿童读物已经成为考察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与文明程度的标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认为:“从一个国家儿童读物出版的情况,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未来。”童心是没有国界的。儿童文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因为这种文学是一种基于童心的写作、基于“共通性的语言”的写作。儿童文学既是全球视野的,又是立足本民族文化的;既是时代性的,又是民族性的;既是艺术性的,又是儿童性的。中国正在从儿童文学大国向儿童文学强国迈进。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最容易“走出去”的中国儿童文学,理应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坚持守正创新,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促进文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文学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儿童文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儿童文学学科发展正当其时,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在一棒接一棒的接力中,必将出现新的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作出更大的成绩。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