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网站原版入口】
我要投稿
  • 首     页
  • 新闻资讯
  • 文学教育
  • 社团巡礼
  • 学生作品
  • 校园文学馆
  • 本会概览
  • 研究论坛
  • 课题实验
  • 写作宝库
  • 教师文学
文学教育
  • 理论探索
  • 文学课堂
  • 文学驿站
  • 域外视野
戴水山 金志电:略论新课改背景下校园文学(社)和语文教学重点链接

当前,语文新课程教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已经到了深入的阶段,各种各样的新教法探索层出不穷:五步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这些教学改革高举“自主、合作、探究”的旗帜,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体化体验,注重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创新的发展观。但正如任何改革都是为了发展,并非任何改革都一定能够实现发展一样,苏教版语文新教材的引入使用同样导致我省初中语文教改面临“水土不服”的尴尬。

2020-07-31 15:10:52
柏华:基于《诗经》课程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诗经》课程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在课程开发中要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夯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基础;在课程实施中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平。以《更好的方法读诗经》为依托,以“三读六结合”为策略,《诗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7-28 09:19:03
刘靖 杨海燕(立足书香文化,开发文学社团课程)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的一切文化现象的总和,一般分为三个层面:表面层(物质形态)、中层面(制度形态)和深层面(精神形态)。在各种文化形态的作用下,诞生了相应的学校形态。而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形态的最核心特点是它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如绿色校园、科技校园、信息校园、书香校园等等

2020-07-27 18:03:10
迟志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语文阅读课中的实践策略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运用多种媒介进行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

2020-07-27 17:53:37
李玉上: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学教育,不应是象牙塔里的故纸批翻、坐而论道,不应是世外桃源的自我陶醉、指山点水,而应是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的勇往直前、奋力搏击,而应是在滚烫的肝胆情怀中的浴火新生、凤凰涅槃。

吴思敬:校园文学是一个未来的学科门类

能够终生和文学相伴,他的心灵得到美的滋养,不会被那些低俗的东西所感染,那么我们民族的文化、整体的素质就将会有一个大的提升。这就是我们这个工作的意义,我也愿意为校园文学工作尽一点微薄之力。

2019-07-02 18:42:33
何郁:教育和文学的双翅

去年12月,我们为了搞课题建设,创办了一个叫“诗歌教室”的活动,我们就是想从诗歌建设角度,把文学、把诗歌真正地引进课堂、引进教室,也给诗歌,给我们热爱诗歌的学生和老师,留一片天空。在朝阳区,我们已经开始形成了小气候,那就是用发现的眼光,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去看待老师。

2019-07-02 18:40:39
王世龙:给教育插上文学的翅膀——中国校园文学三十年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与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校园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美好的环境。愿校园文学跳起时代的脉搏,为校园师生不断注入活力,在“园丁”和莘莘学子的辛勤而快乐的耕耘中,开出更灿烂的花朵,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2019-07-01 17:50:07
铁凝:文学照亮生活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读到了一部被家里大人偷偷藏起来的书,即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四卷本的皇皇巨著。这是以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的一部带有传记性色彩的长篇小说,扉页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非常受震动,

2019-07-01 17:44:30
林莽:诗歌是生命经验和文化经验的集合

中国现代诗歌有两个翅膀。一个是中国旧体诗歌。汉语本身的音韵美,在旧体诗当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现今的创作者,要善于把旧体诗的美学与精华融入到新诗的发展当中。另一个翅膀是外国诗歌,即翻译诗歌。外国诗歌直接影响了中国诗歌,使得美学观念、哲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顾新诗百年,几乎所有重要的诗人,无一例外地从西方的诗歌经典中吸取了营养。

2019-07-01 16:49:52
  • «
  • 1
  • 2
  • 3
  • 首     页
  • 新闻资讯
  • 文学教育
  • 社团巡礼
  • 学生作品
  • 校园文学馆
  • 本会概览
  • 研究论坛
  • 课题实验
  • 写作宝库
  • 教师文学
京ICP备16069173号-5    邮箱:eduwxw@126.com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版权所有    
网站部分内容选自互联网,如果涉及知识产权,敬请告知,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