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阅读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绝不是一本日记那么简单 ——师生共读《安妮日记》 2014-01-13 15:50:30  发布者:南枫  来源:《文学校园》2013.6

 

 

巨石下盛放的生命之花

 “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这么多苦,不会连累保护我们的朋友,不也挺好吗?不,不对。我们还想活下去,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要自由、幸福地活下去!”这段辛酸又坚强的话出自一位名叫安妮•弗兰克的犹太少女的日记。

二战期间,安妮一家四口为了免遭屠杀而躲进了位于父亲公司的“秘密小屋”,与另四名犹太人一起在密室中生活了两年。当时安妮只有13岁。在漫长的25个月内,安妮用她敏锐的观察、生动的笔触,在日记本上真实地再现了紧张压抑又夹杂着温情的密室生活,也完美地展现了一名少女在青春期最重要的两年中丰富的内心世界。

初读此书时,常感觉似乎这不是大屠杀阴影下犹太女孩担惊受怕的躲藏经历,而是一个邻家女孩细细地向你诉说她那烦恼又热烈的青春故事。安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乖巧的女孩,有时甚至相反,她有些娇纵、叛逆、敏感,常与大人闹矛盾,是一个典型的青春期孩子。安妮和父亲关系较亲密,和母亲关系则较为紧张。她内心痛苦于母亲不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却拙于坦诚地表达,她选择冷漠地拒绝母亲的善意,以伤害母亲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以对抗来表达自己对爱的需要。安妮坦诚的表白唤醒我们心里深处的记忆,那段名为青春的别扭岁月。

安妮也不是一个普通的青春期少女,她每天都面对死亡的威胁,亲身承受着人类最疯狂、最可怕的恶意。但她从未停止成长,就像一朵野花,生长在巨石之下,在缝隙中也依然盛放。她没有因为身处密室而停滞不前,而是更热切地想了解世界,一直坚持学习文史及数学等课程。或许是密闭的空间让她有更多机会思考,她越来越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冷眼审视自己,剖析自己的行为。她努力尝试站在大人的立场,体谅他人。她说“一直以来我很少静下心来考虑别人的意见。我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怜惜我自己,不关心别人……我气妈妈不了解我,但我也不了解她啊!”即使对待美好的初恋,她最终也跨越了情感的迷障,冷静地反思自己对皮特的感情,“我正需要一个活生生的人听我倾诉、帮助我。我用亲密暧昧的举动接近他,他也向我靠近了。我们成了朋友之后,这份友谊又朝着暧昧的关系发展下去。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很难再触及那些我想探讨的东西……”安妮在短短的两年里,就是这样迅速地成熟着。

面对这场浩劫,安妮也不断地提出质问。作为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她完全有资格成为一个愤世嫉俗者,但她没有。安妮超越了个体的伤痛,以更深刻、更犀利的见解,触及到人性的根本。即使今天当我们审视这场人类浩劫,也常会首先归罪于某群人,或是抽象地以经济、政治等因素来分析,可安妮却告诉我们“战争只是大人物、政治家和资本家搞出来的吗?不,绝对不是!我认为每个小人物、普通人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种毁灭的欲望,一种相互残杀和摧毁一切的冲动……人类只有自己彻底的洗心革面,才能真正消灭战争、和平共处。”

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能有如此冷峻而成熟的思考已经足够令人喜悦了,而这本日记带来的感动还远不止此。年轻的安妮在与苦难的抗争中一直在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最终她找到了那个“好安妮”。她这样写道“我知道我想要的生活,有目标,有主见,有信仰,有爱。我将成为一个内心充满力量和勇气的女人……”“我要有我能为之献身的事业!上帝啊,感谢您!是您给了我天赋,让我会思考,能用笔来表达内心的一切!我要好好学习,再接再厉,以后当记者,实现我的梦想!”“我很了解自己,也知道我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内心充满了幸福……”

是的,安妮在发现真实自己的同时,也找到了生命最初、最高贵的价值,找到了人类的生存之本——“这个时代,理想、憧憬、希望,它们总被残酷的现实扼杀在摇篮里……不过我还没有放弃希望。我始终坚信:人们内心深处是善良的。虽然这个世界正在土崩瓦解,也许终有一天会将我们吞噬,但当我仰望天空时,就会默默地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犹太人不能感情用事、怨天尤人,必须勇敢坚强、吃苦耐劳。我们诚心祷告,总有一天战争会结束的,总有一天我们能重新成为‘人’的一员,而不仅仅是犹太人!”如此美好的生命,本可以更好地释放她的生命能量,但最终,这朵美丽的小花成为巨石崩塌时的陪葬品。怎不让人痛彻心扉!

人类重建家园后,安妮的日记得以出版,并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那么,这部日记在今天究竟有怎样的价值呢?战争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放弃了自己,放弃了生命最高贵的价值,最饱满的状态。人类的精神家园逐渐坍塌,人们对人性的高贵与美善产生动摇,即使没有战争,我们不也在失去我们对生命的信心吗?我们面对善的逝去,把自己变得麻木冷漠;我们放弃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把自己堕落为物质的奴隶。小悦悦事件,为“苹果”卖肾事件、室友变杀手事件,最近受年轻人追捧的《小时代》,把帅气男友、奢侈品作为女性成功的衡量标准,并标榜为当代年轻人的梦想……我们痛心地发现,时代在前行,可人们的生命状态却日渐枯萎。《安妮日记》也是对这个时代每个人最振聋发聩的质问,这个孩子用她纯真的眼泪与笑容告诉我们,不要放弃,每个人都可以开出独特而绚烂的生命之花!

(作者: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董韵)

 

另一面的独白

——读《安妮日记》

这不是一本杜撰的日记类小说,它是那样真实;也不是名人的自传性文字,它又是那么活泼。这是那个凋谢了生命的女孩,记载了她在密室中躲避纳粹追捕的两年里的成长。没有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她把她的骄傲与倔强写进日记,将她丰富而纯粹的思想镌刻在人们的心里。

我爱翻到书的扉页,看看那张黑白、却又不失风采的照片——双手交叠于桌上,娴静、美好,上扬的嘴角,弯弯的眉目间,却隐约透着她不被理解的内心矛盾。

“我的性格有两面,一面嬉皮笑脸、没个正经,一面是更美好、更纯洁的自己。”确实,她的日记,一会儿是对某些人和事的批评,是暴躁和不羁的,一会儿又是理性和冷静地娓娓道来。密室的成员们,看到的只是安妮不同的脾气,却没有看到她内心的冲突。

在安妮眼里,凡达恩太太对她不能容忍,杜塞尔那么不通人情,妈妈总是用她不喜欢的方式与她沟通……环境和父母都试图使她变得乖巧,但她却清楚知道自己内心的信仰,坚持最本真的自己,渴望属于她的自由、快乐与爱情。                                                                                    

我曾经不喜欢她日记中描写妈妈的语气,那是对妈妈的爱的曲解,直到我读到安妮自我的反省,我变得那么敬佩她。面对日记,她本可以宣泄自己所有的焦躁与不安,她却仅仅表达了自己对被爱、被理解的渴望,用折中的方法来权衡,保留自己的性格,也顾及亲人的感受。

尽管,安妮在那场巨大的灾难中离开了世界,但她坚强、倔强、骄傲地保留了自己的内心,不被世界异化,不被环境改变。《安妮日记》让我们看到她内心挣扎的过程,她不被大人们理解,却坚守着内心的那片净土。如果扪心自问,我们当初的那个最纯粹的自己,还有多少没有被磨平、被改变呢?

安妮生活在死亡的威胁中,却爱用日记记录着每一天的成长与感动,倔强地用笔告诉世界她的勇敢。安妮没有广阔的世界,没有朋友们的关怀,没有妈妈理解的爱,但她说:“无所怨恨和悲戚,从容淡定,这样的生命,将是骄傲而尊贵的。”绝境中,她展现出内心中“快乐纯洁的安妮”,承受大人们的宣泄,心存感激对待那些帮助他们的好心人,努力化解密室焦躁的气氛。因为“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都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是她的生活态度,她用身体里的乐观倔强对峙着恐惧。

被捕的那一天,安妮没有机会再将其写入日记。我们亦不愿去提及、去还原。我们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她不用再在黑暗中蛰伏与穿行。

我想,一定也有人如我一样,理解她生命的重量与意义,倔强如她,灿烂如她!爱上这样的安妮,爱上她另一面的独白。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 高一1班 陈芊羽)

 

上一篇:藕花深处别开门 ——辩证解读《沙之书》
下一篇:解密《皇帝的新装》核心意义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