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阅读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茶馆》中的密码 2014-12-24 15:59:37  发布者:素岚  来源:本站 作者:何平(江苏扬中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小茶馆,大社会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师生分享名著《茶馆》

 

 

 

《茶馆》是老舍先生戏剧的成名作之一。在作品中,作者用风趣的语言、丰富的人物形象、大开大合的戏剧视野,展现了三个旧时代的变迁与被葬送,作者通过一个小的地域茶馆来对社会进行大的观察,他没有描写重大事件,而是选择了日常生活进行挖掘,这种以小搏大的艺术手法,让故事不用围绕着大而空洞的政治事件展开,而更贴近生活。

 

一 、 作品的故事

先回顾一下《茶馆》诞生的过程。为了配合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宣传,老舍写了一个四幕六场的话剧,戏剧里人物众多,从光绪年间一直写到解放前夕北平学生“反饥饿、反迫害”运动。起初话剧名叫《秦氏三兄弟》,就是《茶馆》里秦二爷三个兄弟的故事。后来老舍把初稿拿到北京人艺院长曹禺、总导演焦菊隐等人手中,他们感觉这部剧最精彩的部分应该是第一幕第二场发生在一家茶馆中的故事,觉得应当以这出戏为基础,另起炉灶,写一个描写旧时代的故事。老舍听了十分高兴,他答应三个月完成稿子。

后来老舍先生完成了剧本的写作,还给参与演出的人艺学生讲解了剧本,包括演出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因为在剧本以外,还有一些人物的礼俗规矩等要讲解。蓝天野先生就曾经听老舍先生讲过剧本。如在第一幕中,二德子和黄胖子见面时的礼节就有着独到的一面,两人同时后退,前走三步,两人右肩膀一碰,再后退,再前走三步,左肩膀一碰,然后再正式行礼。再如二德子走路也很有意思,他是一个库兵,是负责看管银库的人,他走路时要叉着脚,一方面这样走起来显得神气,另一方面,作为库兵制度,进入库房时要脱掉衣服,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夹带银子出来。库兵如何偷盗银子呢?他们就利用胳肢窝、裤裆夹着银子出去,日久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走路姿势。老舍先生讲过这些之后,人艺的演员都豁然开朗,我们在看戏时也会发现十分有趣。

此外,一些演员演出时不能从局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饰演人物,如剧本中有很多坏人,这些坏人的饰演者,就要学会从坏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英若诚曾经饰演刘麻子,他向老舍先生请教应该如何去演刘麻子,老舍先生告诉他,不能把他演得太坏了,因为刘麻子并不认为自己很坏,相反是个好人,我们从台词中可以看出:

 

那是你们乡下人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亏,又教你女儿有个吃饱饭的地方,这还不好吗?……

我要不分心,他们还找不到买主呢!…

 

对话中刘麻子认为自己是康六的恩人,没有他可能还无法找到买主呢,而且他还试着为康六父女争取了更多的好处,叫他们不吃亏。他真的那么善良吗?其实他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但演戏时,不能把他演得太坏。

 

二 、京味的语言

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的性格、北京人的语言都被老舍先生写得活灵活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京味,语言风趣幽默,充满了弦外之音。此外,我们通过这些语言还可以体味到北京人的性格。

老舍先生善于撷取生活中典型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刻画,所以《茶馆》尽管只有三万多字,但却将人物刻画得生动逼真,而且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我们通过人物的话语,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例如常四爷,一听他讲话,就知道是个真正爱国的人,而且是个真诚的人。如:

 

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常四爷看问题十分清晰准确,而且敢于大声说出内心的感受,这些话语尽管是一些生活的细微感受,但又何尝不是底层人对国家安危的一种忧虑呢?

老舍先生的语言有着浓厚的京味,充满了风趣幽默的成分,让人读了不禁为之一笑,幽默的背后,是奇妙无穷的弦外之音,如秦二爷与庞太监的对话: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该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你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两个人代表着不同层次,一个是要办工厂的维新商人,一个是保守的太监,两人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随着谭嗣同政治维新的失败,秦二爷说话不得不注意分寸,对于庞太监多少有些谦让;而庞太监更像一个回光返照的老顽物,他说话老气横秋,话语的弦外之音是世界不容改变,但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却是被饿死的!

 

三、 戏剧的线索

《茶馆》中有老舍先生很多独特的创造,有很多新的元素被融入到了作品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剧本。

很多戏剧都是遵守三一律,就是要求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间,地点在一个场景,故事情节集中在单一的事件上,甚至上场的人物也最好不要太多。老舍先生的《茶馆》没有采用三一律,他选择裕泰茶馆作为载体,用诸多的人物来表现茶馆的变化,进而反映三个时代的变迁,时间间隔是三十几年,而不是具体的某个晚上或者白天,人物的矛盾也没有那么激烈。《茶馆》是一部温情的悲剧,文中挟着隐隐的哀伤,让作品显得大气磅礴。

《茶馆》尽管没有一通到底的线索,但老舍先生选择的人物具有典型性,让我们能够通过片段看到人物的全部生活和思想。《茶馆》中人物众多,但不是所有人物都在三幕中出现了。而是几个主要人物贯穿了剧本,如常四爷、秦二爷、王利发、宋恩子等。还有一些人物是父子相承,身份没有太大的变化,事业的规模稍有变化,这些有助于我们推测联系这些人的生平经历。如秦二爷,是个励志通过办工厂让国富民强的维新商人,从二十多岁开始办工厂,但结局让人十分惋惜,他自己也发出了“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的责问,这是一种强烈的批判社会的声音;常四爷感慨自己当年因为一句“大清国要亡”被宋恩子等送到了监狱里,呆了一年之久,后来大清果然亡了,大清的灭亡对于旗人的影响不尽相同,常四爷用自己的力气挣点辛苦钱,而松二爷则连个棺材板都没有剩下。

老舍先生正是以其独到的视角和艺术手法,让我们通过茶馆这个小小的窗口,体验到了社会大的变迁给人带来的冲击,《茶馆》的节奏并不是很剧烈,三幕过后我们才体验到大堤坍塌所带来的冲击。

 

 

 

越“改”越“凉”的裕泰大茶馆

徐文星(江苏扬中高级中学高一9班) 

 

在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年代,王利发经营的裕泰大茶馆里依旧平静如常,您瞧,人们正在茶馆里喝喝茶水聊聊事情,这还不全靠王掌柜的为人处事?他笑迎茶馆里的过往来客,用一双精明的眼睛识别光顾茶馆的三教九流,用他的话说“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茶馆的生意起初说不上风生水起,但也能混口饭吃。

这样的好景不长,辛亥革命失败,继而兵荒马乱的年代来了。王利发为了养家糊口,想壮大发展茶馆,他绞尽脑汁,动用了诸多的改良措施,想让茶馆蓬勃发展。听听他的心声:“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法儿,不过是为了活下去!”可事与愿违,他越是想生存,社会越是跟他拧着劲儿。裕泰茶馆的“改良”也就越“改”越“凉”。

眼看着抗日战争倒是胜利了,可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王利发经营的“高茶”终究抵不住邪恶势力的侵蚀,被流氓特务霸占了,风烛残年的王利发绝望了,那是何等的心碎啊,听听他的独白:“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呀?”是谁?是那个黑暗的时代,是腐朽的制度,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势力。  

  

 

来去的小人物

 仇文欣(江苏扬中高级中学高一5班)

 

读罢《茶馆》,觉得这故事是如此鲜活,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好像就活在我们周围。

老舍被称为“平民艺术家”,他曾与人力车夫、摊贩、低级巡警、暗娼等城市贫民共同生活在一起。于是其笔下的《茶馆》便让精彩的小人物一一登场,如给人看相的唐铁嘴、卖小货物的单薄老人、言语粗俗的大兵、欺软怕硬的巡警、迫于生计卖女的乡妇……每一个出场的人物身上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但这些人就生活在我们周围,他们流着普通人该流的泪,过着为了生存而忙忙碌碌、来来去去的生活。这使得本篇基调更显沉重外,似乎还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除了平民的身份外,富于个性的语言也为这些角色增色了不少。如唐铁嘴说过:“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说对不对?”这一句倒也鲜明写出了唐铁嘴此人的性格,爱投机钻营,为人油滑,见缝插针,泼皮无耻。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后,剧中的茶馆已不复存在,然而那些曾经在茶馆中来去的人物终将被人铭记,不会被历史洪流无情淹没。   

上一篇:谈《声声慢》中的十四字叠词
下一篇:华美语言下的结构之美 ——《阿房宫赋》结构分析及启示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