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课堂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江西南昌进贤三中师生分享名著《老人与海》 2015-11-25 09:59:09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其实,我们都在海上

                ——江西南昌进贤三中师生分享名著《老人与海》

 

主持人:万冬明(江西南昌进贤三中语文教师)

 

﹥﹥作家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 7.21~1961.7.2),美国记者、作家,“迷失的一代”代表人物,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中和彷徨,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海明威多次获得军功奖章。1953年,凭借《老人与海》一书获普立滋奖,1954年再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欣赏这部作品“写一个热爱自由的美国人为‘人的尊严’而战斗的情形”,“比别人的作品更多地流露出作者个人情感”,对他的叙事技巧十分推崇,称“他能把一篇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心裁剪,以极简洁的语言,铸入一个较小的模式,使其凝练,又精当”,使读者“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感受,牢牢地把握它要表达的主题”。但此后,海明威因罹患多种疾病,加上再无创作出有影响的作品,而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在家中自杀身亡。

 

﹥﹥名著简介

《老人与海》讲述一个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在海上钓鱼的故事。圣地亚哥年轻时非常出色,上了年纪后才渐不如前。可这丝毫不影响曼诺林的父母将他视为儿子最可信赖的师父。但悲催的是,40天过去,圣地亚哥竟然一条鱼都未钓到。父亲失望至极,认定老人倒了血霉,便为曼诺林“转学”了。老人无可奈何。接下来40多天里,他在孤独中继续饱尝失败的滋味。直到第85天,才钓到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他将喜讯在心里一遍遍与曼诺林分享。跟马林鱼周旋2天后,他刺中了鱼,却意外招来无数鲨鱼逐血争食。老人只得奋起跟鲨鱼展开搏斗。但等回到港湾时,那条硕大的马林鱼却差不多变成了森森白骨。他筋疲力尽,栽倒在地。第二天,曼诺林跑来,见他受伤,大哭一场。男孩忙着照顾,希望老人尽快养好伤,继续教自己钓鱼本领。老人满足地睡着,梦见了狮子。

 

《老人与海》导读

万冬明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塑造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视为神一般的存在,甚至于生活中遇到挫折,彷徨中陷入迷茫,都有可能重提或重读,向老人要力量。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却是如何深入人心的呢?老人出海,也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崇高的追求,怎么就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渔夫,看他如何晋级男神吧。

圣地亚哥是个渔夫,钓鱼是他的本职工作,当然也是他的生活。作为资深职业人,他的成就必定有目共睹,他的能力必定经得起质询;有父母能把年少儿子托付给他,将儿子的前途与未来寄托于他,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如果一切如常——过那种普通的渔夫生活,那么,这一老一小两个出海钓者,应该没有可能驶进海明威的视野,呈现于读者面前。假如将圣地亚哥此行85天做一个划分,那么前40天,他就是为生活而战的普通人,只不过多了一份有爱徒陪伴的快乐与满足。

曼诺林的离去让他打了个激灵,尽管其父母并没有责怪他,只是说他倒了血霉,而他表面也算平静。一份信任的幻灭,一个角色的蒸发,不可能不会在当事人心里泛起涟漪——还能好好地钓一条鱼吗?能力肯定被无情怀疑。还有做孩子师父的资质吗?这为师荣誉感从某种角度说远胜于钓到一条大鱼呢。他很珍惜有曼诺林陪伴的日子。如果能够的话,我相信圣地亚哥迫切想要钓到一条鱼,哪怕不够大。他需要它证明给曼诺林的父母看,他能行,他配得上。可命运就是这样无情地捉弄人,前40天白白度过也就算了,后44天又残忍地让他继续一无所获。他肯定不能退缩,他只能为荣誉而战,他是老渔夫,他配做师父。

85天的煎熬,85天的坚持,85天的不屈不挠,终于迎来一份大礼。那一刻,他多么希望“那个孩子在这儿”,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错过了太可惜。他与这条大马林鱼苦苦周旋,最终成功将它杀死。辛苦没有白费,凯旋似乎铁定。谁知意外招来无数鲨鱼,要跟他争夺这来之不易的战利品。看着这些“毫无畏惧而坚决为所欲为的鲨鱼”,老人被激怒了,一个资深渔夫的尊严岂容被恣肆侵犯。圣地亚哥别无选择,只有使出浑身解数,一条一条地逐个歼灭。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硕大的马林鱼被拖回小港时,差不多变成了森森白骨。老人失去了一条完整的鱼,但赢回了一个人的尊严。如果给他和他的马林鱼拍张合照的话,那么感觉一定是酷酷的。

不难发现,圣地亚哥就是这样,经历了至少这样三个阶段——为生活而战,为荣誉而战,为尊严而战——成功晋级,成为硬汉,成为男神,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激励。

说到成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活的大海里,都在人生的大海上,渴望着,努力着。我们都是海上“老人”。一如我们坐在教室里,在知识的海洋里浸泡、遨游、拼搏。也许,围绕成长与成功,《老人与海》能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如何选择老师,怎么与老师相处,我们该学些什么,等等。像许多父母一样,给孩子选老师,看重的无外乎“资历老一点,经验多一点,能力强一点”,或者再加上一条“脾气好一点”。所以,曼诺林的父母终未能免俗,堕入以成败论英雄的窠臼,尽管他们口头上将老人一无所获归咎于坏运气。曼诺林“是小孩子”,只能任父母左右。可他终究是个有头脑的孩子,明知老人曾有过87天没有钓到鱼的“污点”,也不曾对老人失望过。他的学习目的没有父母那般纯粹,那般功利。除了钓鱼,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海流、海风、海鸟和鱼处理等这些有关海洋的知识无一不想。老人无疑就是一部能够为他提供这些知识的大书。当然,他关心的棒球赛事,老人也关心。事实上,他们跨越了年龄的界限和师生的鸿沟,成为忘年交。不用说,这种状态最有利于学习。所以,看到他离开老人却常过来看望并帮着做家务,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奇怪;看到第二天早上,老人疲惫中还在熟睡时,他一边哭一边去给老人买食物,碰到“好心人”,还不忘叮嘱人家不要去打扰,我们又不能不感动。他嚷着“去它的好运,我会带来好运的”,坚决回到老人身边——分明一个男子汉在成长。再续师生缘,即水到渠成。除了知识、技能,曼诺林起码还能够从老人身上,学会执着、勇敢、坚定和坚不可摧的精神。这是人格培养,是素质教育,自古成功者必备。有健全的人格,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最后,看看这部小说能给我们写作带来哪些启示。首先,作者直接从第八十四天开始写,把曼诺林的来与去,以及老人倒霉的日子,尽数放在对话中处理,这样,就避免了平铺直叙,不至于让本来就简单的故事出现乏味的风险。其次,因为情节简单,作者便反复写老人因时因地跟鱼、鸟、大海以及心中的曼诺林等对话,或者回忆往事,自言自语,以此丰满小说,增强质感与厚度。至于语言,跟作者及其写作风格,跟故事内容与人物,是相得益彰的,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所以,大可不必刻意去学。

 

永不放弃,我就是赢家

陈学文(江西南昌进贤三中高二2班)

 

人生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是充满坎坷。面对失败与挫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处理方式。被称为“文坛硬汉”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用他朴实而直观的文笔,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直面失败、向失败发起挑战的硬汉形象。失败的英雄——圣地亚哥就是其中的一个。

“可是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当你在困难与失败的阴影中挣扎时,请记住这两句话。只要不放弃,你就会成功。即使最终你依然一无所获,也得恭喜你,因为,你最后也是精神上的大赢家。没有人会看不起你,真正的失败总是意志不坚所致。

圣地亚哥连续84天没捕到一条鱼,他没有失望,更没有抱怨,他坚信成功就在眼前。在第85天时,他终于捕得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却又在返航途中被鲨鱼吃光,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赢家,不折不扣的硬汉。

谁都不能随随便便成功,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然而,比成功更震撼人心的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笑对失败,从头再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圣地亚哥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这些话的含义。即使到最后仍一无所有,你依然是最大的赢家。

    所以,我坚信,不言放弃,终会成功。我就是大赢家。

 

生活,是一件值得我们全力以赴的事情

余叶(江西南昌进贤三中高二1班)

 

合上《老人与海》,我想起了人类的祖先。他们费尽全身的力气,冒着生命的危险,进攻凶猛的动物,不过为了一顿午餐而已。如果一定要问老渔夫带回那巨大的鱼骨架究竟有什么意义,我想意义就在这里。

老人84天没有打到鱼,原来一直跟他出海的小男孩也早被父母转移到别的船上。人们都可怜老人走霉运。乍看开头,以为是在为老人撞上好运做铺垫,这也是小说通行的套路和技法。老人后来确实钓到了大鱼,可这竟然不是交上好运。他在回来途中,不得不奋力抵抗紧紧尾随的凶猛鲨鱼,最后带回来的只能是一副巨大的骨架。作为读者,我不可能不被这样的结局震惊。所以,我惊喜地看到了原始的生命力,想起了原始人类,为了一顿午餐,他们可以全力以赴。

我又想起了非洲草原上连续多日没有捕获的猎豹,好不容易得到一只猎物,还没来得及拖到树上,就被蜂拥而来的鬣狗啃得独剩骨头。但我想,不管这样的悲剧重复多少次,如果又一只猎物从树下走过,猎豹还是会一跃而下的。因为大自然和造物主,赋予了每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的必备的力量——原始的生命冲动。正是有了这种冲动,每一个生命都把生活当作一件需要全力以赴的事情。花在全力以赴地盛开,草在全力以赴地生长,野兽在全力以赴地奔跑;就算花开过后会凋谢,草长过后会干枯,野兽跑过依然是饥肠辘辘。

如果有人还是要追问,既然此次出海费尽精力带回来的除了骨架外一无所有,那这和悠然坐在家中一无所有有什么不同?我只想说,用利益驱动的世界,和用原始的生命冲动驱动的世界,一定是截然不同的。我愿意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样,仅仅为了一顿午餐(或者最终还不存在),随时准备一跃而起,拼尽全力:无论结局如何,生活,都是一件值得我去全力以赴的事情。

(写作指导:邱永昌)

 

 

(原载于文学校园2015第3卷)

 

 

上一篇:何定琴:听孩子们讲《故乡》里的故事
下一篇:邓虹文学课堂:春日花树下听花语悟诗心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