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阅读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鸿门宴》中的座次文化及其他 2015-01-30 15:36:53  发布者:素岚  来源:《文学校园》2014.6 作者:陈永睿(安徽六安市叶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鸿门宴》中的座次,虽寥寥数语,却大有文化。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这里是项王设宴。作者不写宴间的觥筹交错,而是突出座次排位,有什么深意呢?按照古代人伦礼仪,“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顾炎武《日知录》)。帝王与臣下相宴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应是宾客东向,主人西向。在一般宴席的四个方位之中,东向最尊,其次是南向,再次北向,西向是侍坐。在鸿门宴上,刘邦是宾客,项羽是主人,正常座次应是刘邦东向,项羽南向,张良北向,范增西向。可实际是项羽及其叔父项伯坐在最上位,第二个位置是范增,再次是刘邦,张良是侍坐。鸿门宴上的座次,首先表明项羽骄横自大、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刚愎自用,甚至把刘邦放在范增的下边,因而张良也就只配“西向侍”了。其次也表明刘邦在当时情况下能够以屈求伸,甚至甘居范增下位,主动迎合了项羽的骄傲心理,从而保全了自己,正是他韬光养晦的表现。

这里,司马迁未曾加一语评论,他只是用白描的笔法记述了宴席的座次,其含蓄的意思是完全让读者自行领会。我们读书要读出言外意、弦外音,也就在这样的地方。而要读出这层深意,就需要知道一点古代的文化常识。

无独有偶,《林黛玉进贾府》中也有寥寥数语的座次文化。

先看黛玉进入荣府,与二舅母等人相见时的情景: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垒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古人在行请安拜见礼或是吃饭时,对座次、位置也十分讲究,如吃饭时对客人应礼让上座,而客人若很年轻、辈分也小,应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否则就会被人轻视,受人嗤之以鼻。当黛玉去拜见二舅舅贾政时,老嫫嫫让她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因为那不是她该坐的。见舅母王夫人时,王夫人本在西边下首坐着,见了黛玉,便往东让,黛玉料定这本是贾政之位,再三不肯,“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可见她年龄虽小,却十分明白事理,懂得礼貌。

吃饭时,黛玉对座次的态度,更见出她的“时时在意,步步留心”。

 

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在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坐在哪里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买单的人,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礼,中国的文化是不让客人感到紧张。

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邀请人可以指定客人的座位,自己的部下或晚辈也可被安排在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

林黛玉在贾母的要求下,在凤姐的强“拉”下,十分推让不得,才以“客”的身份,坐了“客”座的首位——左边第一张椅上,“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即分别坐了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真的是礼法井然,尊卑分明。

同样是写座次,两本巨著貌似闲笔多“扯”了一点细节,实际上,我们从不仅看出了“古代文化”,也看到了“人物修养”,对照现在的实际,还看出了当今年轻人文化素养的欠缺。

 

上一篇: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探究与思考
下一篇:关于“肉食者鄙”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