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视野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金波:有诗就有爱与美,有童心就有天堂 2018-06-21 11:00:35  发布者:丽荣  来源:本站


 

读诗:情感体验的无限再认识

在我的儿童文学作品当中,母爱是重要的主题。在写这首献给母亲的花环诗之前,我已经写了很多歌颂母爱的作品,包括散文、诗歌、童话等。我为什么要写献给母亲的14行诗的花环呢,主要是当时我妈妈去世了。她1993年去世以后,在一段时间,我经常回忆我起童年的生活,很多往事都涌上了心头,我觉得我纪念母亲的最好方式,是写一首比较有分量、长一点的诗。

我妈妈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她稍微懂一点文字,能够读报写个信,但并不是很高级的知识分子。我妈妈的一生,实际上真的是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一个中国妇女典型的一生。她作为一个家庭妇女,照顾了几代人,从我的祖父,到我的父亲,到我的孩子。她的这种美德,她健在的时候,我习以为常了;她走了以后,我才深切的不断回忆起来。所以在这种情感之下,我决定写一首花环诗。它有难度,但是花环诗这种诗的形式可以承载一些重大的主题,因为它的结构非常庞大,讲究起承转合,格律非常的森严,所以我想用这样一首有分量的主题诗,来纪念我的母亲。

一个人写诗是不是有禀赋,我想应该说是有的,但是这种秉性,在一定的环境之中,才能够健康的抚育成长起来。我的妈妈并不识很多的字,但她从文学的角度、教育的角度,给我读过很多她小时候读过的童谣。所以,我开始对诗歌的旋律、节奏很感兴趣和敏感。后来我上了大学,课余的时间我是研究童谣的。

对我而言,种下的诗歌种子,是我妈妈给我朗读的民间童谣。

对于孩子来说,及早接触诗歌是非常重要的,不一定要等到他会识字、会读书了。既然诗歌是一种听觉的艺术,熏陶他、造成一种敏锐的听觉,非常重要。这种听觉的训练,跟没有是不一样的。音乐的耳朵就是对音乐极为敏感,诗歌也是另外一种音乐,是不谱曲的音乐,它有它的节奏。所以我觉得,应该及早给婴儿诗歌的熏陶。

再就是,让一个孩子喜欢诗,最直接的是给他朗诵诗。我的孩子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给她朗读诗歌。甚至我给我女儿写诗,她三岁的时候,根本不懂诗,但我也会给她朗诵。孩子会觉得,这首诗歌是写给我的,而且爸爸的声音非常重要。当然,当孩子有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给他朗读一些诗歌作品,给他讲一讲,也让他说一说他听这首诗是什么感觉,也是一种诗歌的审美。往常的亲子阅读侧重于故事,其实在亲子阅读当中,诗歌是非常重要的,要尽早接触,要跟孩子从读诗歌的方式交流感情。

读诗最重要的是引发孩子的共鸣,而且这种共鸣是多方面的。其一听觉,他觉得好听、音乐性很强,押韵和不押韵,作用于孩子的听觉是不一样的;再一个,诗歌的表达方式,比如说反复、排比,和一般叙述、记叙的散文是不一样的,孩子如果对诗歌结构的方式、语言表达的特点感兴趣,这又是一种共鸣。如果孩子喜欢诗,也可以让他写写诗。有时候孩子自己也有这个要求,他读完这首诗,他并不知道他下面说的话也会有诗的熏陶和影响。如果喜欢,他有时候要往这个韵上去找一找,这是孩子的游戏,但这种游戏是共鸣的结果,共鸣对孩子来说,就是爱上了诗。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内容、形式、叙述方法的角度等,都可以培养孩子的诗歌审美。总而言之,对孩子来说,读诗是最重要的审美兴趣的培养。

诗歌是一种非常精微、凝练的文学形式,它有大量的空间留白。我写诗就是这样,本来我这首诗可能就是一篇童话,最初我构思的时候,它是有情节、有人物,甚至有矛盾的,但最后写成了一首诗。所以,诗歌留下的空间,或说空白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就要抓住孩子读诗,让他说一说他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给他一个表达的空间,让他去进行联想或者想象,引起共鸣。诗歌是情感的表达,但是情感的背后有情结,你要把这情结给孩子们演示、扩大出来,或者启发孩子们讲讲。这些都是填补跳跃的诗留下的空白,非常重要。

感受爱与美

我对声音比较敏感,可能是我母亲给我念的童谣,引发我走进到童谣的世界当中。最初我写的诗,都是有严格格律的,儿童诗几乎80%都是可以谱曲的。我对韵律比较敏感,一开始进入到写诗状态的时候,我的听觉就具备了这样一个条件,或者说我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现在我写诗,一般都要朗读,出声的朗读或是默默的朗读,然后在朗读中修改我的诗。比如十四行诗,到什么地押什么韵,每一行之间的节奏感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所谓的“顿”,所谓的“节奏”。

我希望孩子们从我的诗歌中感受到爱和美,这是一切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要首先给孩子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感情丰富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丰富感情最好的方式还是文学艺术,说教是没用的,让孩子自觉自发的从文学作品当中感受到感染力。

我非常喜欢跟孩子们,特别是跟感情丰富的孩子对话、交流。现在我们都要求孩子们懂得纪律,懂得道德。但是,接受道德的这个孩子必定是感情很丰富的。具备道德情感的时候才能接受道德,就是从感性到理性。对一个感情丰富的孩子而言,你不用去强调,他就知道怎么做,因为他有对世界的爱,对人的爱。这是诗歌所要表现的,也是我希望孩子们从我的作品中得到的。

孩子能不能发现美,是我们检验孩子情感够不够丰富的方法之一。一个善于感受美的孩子一定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因为他在创造美。我举个例子,好多年前,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冬天的雪地里,他看到墙旮旯里面长出了绿草,因为那个地避风。于是这个孩子把所有的同学都叫来,说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冬天还有草。但有的孩子就表现得非常冷漠,说这就是草,谁没见过呀。这个为雪地里长出的草欢呼的孩子,我觉得他感情很丰富。有的孩子对昆虫,对鸟,对小动物很喜爱,喜欢跟它玩,对小动物的生命很珍惜,这都是情感丰富的表现。

我想,我还是比较喜欢孩子。当我是孩子的时候,我并没有这个感觉;当我做了父亲的时候,我就觉得孩子的世界真的是太丰富了,探索不完;孩子有时候不经意说的一句话,我觉得我都可以去思考。有一次我进校园做讲座,请孩子说说,什么是爱。有孩子说,当我听到有人叫我名字的时候,我感觉到很安全,这就是爱。我觉得这句话内涵太丰富了。所以我觉得,孩子的世界、童年的世界、真的是非常丰富。我经常说这句话,我说我们常常把孩子比作是一朵花,但是我接触孩子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心灵是一座花园。

诗是一种家庭文化

我想,诗是一种家庭文化。也就是说,最理想的家庭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更在于是有家庭文化的;而诗和诗意,我认为是家庭文化的基础。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喜欢诗歌、感情非常丰富的孩子,他和人交流起来不困难。而且,中国的诗教非常重要的一个中心就是温柔敦厚而不愚,兴、观、群、怨,这是多么丰富的内容。

另外,在学校里,我觉得诗歌的教学是薄弱的一环,老师觉得不好教。确实如此,短短的几句,怎么去跟孩子们阐述呢,所以最后教学的方法就变得比较单调,有感情的朗读,朗读一遍再朗读一遍,一会儿一个人朗读,一会儿一群齐诵,从头到尾就变得像一堂朗读课了。

实际上,我觉得诗歌的教学其实是可以非常丰富的,诗留有最大的空间,它可以激发想象力,这不就是诗歌教学最终的目的之一吗。诗的技巧可以激发孩子再创造,刚才我们已经说到了仿写,这也是在创造;而且朗诵不是念一遍就完了,诗歌朗诵应该是孩子发现了诗歌,我们是在他朗诵当中发现了这个孩子。在诗歌教学当中,老师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的天地是非常宏大、开阔的,只要老师爱诗。

我们要做一些普及诗歌的工作,比如说建立学校的文学社团、朗诵兴趣小组等,这是外部的条件。另外,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尽早的把孩子引入到诗歌创作的实践当中;因为只有写诗,孩子才会慢慢的懂得欣赏诗,他也就真正的深入到诗歌里头去。不仅要给孩子读诗的机会,也要给他创造诗的机会。其三,要把诗歌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母亲节,孩子们是否能找到、朗诵甚至创作相应的歌颂母亲、母爱的诗,那么,诗教的效果立刻就显示出来了。 

金波:原名王金波,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新时期以来中国最为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上一篇:夏立君:一个人与一棵树
下一篇:最后一页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