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学 > 教师作家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教师作家张丽钧:为了写作而写作 2014-01-08 14:47:54  发布者:南枫  来源:《潞园》2013冬之韵

张丽钧_校园文学-中国教育文学

张丽钧,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全国首批中小学正教授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唐山市百年十大杰出女性,唐山市十大杰出母亲。是一位优秀教师、优秀作家集一身的优秀校长。作为教师,在教学上勇于标新领异,先后尝试“卡片式教学法”、“大取大舍教学法”、“情趣教学法”,使得观摩课《〈呐喊〉自序》,荣获 “全国煤炭系统中小学百节优质观摩课”一等奖;曾创办“蓝青文学社”定期刊出同学们的优秀作品。作为作家,发表文章一千多篇,出版个人散文集18部,其中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学生缺什么》成为当当网2012年度畅销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做老师真好》成为2013 年全国教师暑期培训用书。《捐赠天堂》《还有人活着吗》《抬头看云》《门的悬念》等4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心灵的选择》《牡丹花水》《留守寸土》《创造月亮》《这个星球有你》《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等18篇文章被选为全国高考、各地中考阅读背景材料。20111019,由教育部主办的“张丽钧教育思想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引起专家高度评价。

 

 
 

  写作感言

 

  写作,是我欣然担起的一种苦役,是我生命中不忍割舍的一种痛与快。

  常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写作?回答很可笑,我为了写作而写作。

  曾有记者好奇:你工作那么忙,却一直笔耕不辍,你的动力何在?我笑答:为了得到奖赏呀。对方追问:哪个奖项?我说:自心设的奖项啊!——在我看来,写作本身,就是在领受着一种别样的“奖赏”了。一个懂我的朋友说:若罚你,很简单,不让你写作就成了。他说对了,我真的承受不来这样的“罚”。那年要出一本书,谈好的稿酬数额,签合同前莫名缩水了。对方万分抱歉,我倒反过来安慰人家:你多给,我不会发家;你少给,我不会败家。

  为了“名”与“利”而写作,是值得同情的。

  写作是一种煎骨熬血的差事,是一个人挑着灵魂的灯赶路。新出炉的文字,第一个照亮的就是自我的精神世界。

  我曾对儿子说:妈妈将留给你一样特别的遗产——一张碟,上面是妈妈所有的电子文稿。我乐观地猜想,日后,这个家族会有人乐意用这种方式与我对话。林清玄说:一想到笔下的文字将比我更长寿,就忍不住泪湿衣衫。我刚好与他相反,一想到笔下的文字将比我更长寿,就忍不住笑逐颜开。

    

    作品选登

书疗

 

忧时喜时,都愿意去亲近书。

最近一段时间,迷上了重温。那感觉,像是在重访故人,更像是在重访自己。

当忧伤劫持了我,早就学会了“书疗”。抛掉沉重的专业书籍,不要带任何功利色彩,宠着自己的阅读口味,读自己“最有感觉”的书。

多少次,我从自家的书架上检出雨果的那部《悲惨世界》。我要会晤16岁那年结识的小珂赛特。我要看一看,穿着破旧衣服的珂赛特,还走在去森林里提水的夜路上吗?路过笼在蜡烛光里的玩具店的时候,她又偷眼看那穿着紫红衣服的洋娃娃了没有?当这个8岁的女孩提着沉重的水桶走在可怕的夜路上的时候,那只大手有没有悄悄伸过来,使她陡然感到水桶变轻了许多……那只大手,在拿走了珂赛特水桶重量的同时,也拿走了我的忧伤。清晰地记得,我在这页书上哭过;如今,我又重拾了那哭。感谢雨果,感谢他再一次抚慰了我。想起那一年,在法国的“先贤祠”前,央人给我拍了许多许多照片,心里有个温柔的声音在说:就当是与长眠在这里的雨果合影了吧。今年初春,一家电视台邀我去担任“西方人文大师”主讲,让我从众多的大师中挑选一位自己“中意”的作家。“雨果!”我不假思索地说。对方笑了,说:“啊?怎么这么多人都抢雨果呀!不好意思,雨果已经被人选走了,你另选一位吧。”我于是选了巴尔扎克,因为讲巴尔扎克注定绕不过雨果。200多年了,悲悯的雨果,一直用他的作品降着悲悯的甘霖,给尘世间焦渴的人们带来福祉。

很久以前,读海子的诗。看他写:“梭罗这人有脑子/梭罗手头没有别的/抓住了一根棒木/那木棍揍了我/狠狠揍了我/像春天揍了我……”我懵了。在我心里,伟大的作家总是要“救人”的,可是,海子却说,这位作家是在“揍人”。某一些时日,正春风得意,驱遣着自己随梭罗再一次走近他那片静谧澄澈的湖水。当听他说“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时,我突然就想起了海子的诗,果真就是被木棒“狠狠揍了”的感觉啊!不幸被梭罗言中,我不就是热烈地向往着“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的一个至俗的人吗?最初阅读的时候,这个精妙的句子怎么会被我粗疏的心轻易忽略了呢?而今天,这个句子举着一根多情的“棒木”,宿命般地揍了我。而这样的挨揍,又是多么美妙、多么值得记述啊!难怪海子说“像春天揍了我”,这样的训诫,凛冽中裹着暖意,让你在一个寒战之后不期然看见了枝上鼓胀的花蕾,你清醒极了,充盈极了。一个傲然独坐在南瓜上的剪影,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你面前,除了膜拜,你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从台湾来的毛老师认真地问我:“为什么那些在世博会上排队等待的人们不带着一本书呢?”我被问得张口结舌,却记得在去看世博的时候,往包里塞了一本书。我替那些忘了带书的人羞惭。那些在长队里百无聊赖地玩手机的人,舍弃了被好书抚慰一下的美好机缘。

好的阅读究竟像什么?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吧。最近看一个评论家的“酷论”,说,好的阅读就是引燃的烟花,它会在你心里炸出一个大坑,并在你身上留下终生难愈的无数细密难言的伤口。检点自己的心与身,发现它们幸运地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大坑”与“伤口”。我想,生命若想与“浅薄”决裂,大概离不开这样的“大坑”与“伤口”吧?好的书,会以撕裂你的方式,拯救你。

书可疗伤,书可疗俗,书可御寒,书可却暑。海子走时,带了4本书,他肯定是打算到那边去精读的吧?真想知道,那根棒木,可又幸福地揍了他?

 

老师每天都在发布预言

         

  门卫打来电话,说来了一位新华社的记者,要见我。

 

    “上来吧。”我嘴上这样说,心里却画着问号——谁呢?

    拉开门,迎面是一束美丽的黄玫瑰,花束后面是一张陌生漂亮的女孩的笑脸。“送给您的!”女孩冲着我说。我懵懂地接过花,懵懂地陪着笑。

    落座之后,女孩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您一点都不记得我了吗?高二的时候,您给我们班代过半个学期的语文课。我姓黄,叫黄小菲。”

    我嘴上说“哦,原来是小菲啊”,脑子里却依然是一片空白。——黄小菲?我教过这个学生吗?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黄小菲说:“老师,您不记得我一点都不奇怪。一来,我上学的时候是个很不起眼的小黄毛丫头;二来,您教我们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三来呢,这些年,您送走的学生太多太多了。

    “老师,我说一件事您应该不会忘的。您给我们代课的时候,有一家语文周报举办征文,您从我们班选了5篇优秀作文寄给了报社,其中就有我一篇呢!两周之后,结果出来了。除了我之外,他们4人都获了奖。在课堂上,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您却举着我的作文说:‘这么漂亮的作文都没评上奖,我敢说,这家报社一定有太多的遗珠之憾!’

    “说实话,那时候,我还不太明白‘遗珠之憾’这个成语。下课后,我赶忙查了成语词典,知道了‘遗珠之憾’的解释,也记住了‘遗珠之憾’出自《庄子》,原文说:‘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我一下子就觉得自己成了一颗光芒四射的稀世珍珠,只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还暂时没有被人认出而已。从那儿以后,我越发喜欢写作了。

    “我的高考成绩并不十分理想,但我是我们学院唯一一个考上人大的研究生。毕业后,我凭着优秀成绩被招聘为新华社总社记者……

    “老师,今天我终于懂了,在我还不是珍珠的时候,您把我比喻成了黄帝所遗的玄珠;为了不愧对这个美好的比喻,我一直努力让自己放射出不俗的光来。就算好运一万次遗漏了我,我也不会丢弃了自己这颗珍珠。——老师,您知道吗?我的笔名就叫‘玄珠’,这是个为我自己打气的笔名,也是个对您感恩的笔名啊!”

    ……

    很长时间,我都在独自回想黄小菲闪着泪光的眼睛。我当初一句或许不太过心的安慰语,居然成了一个女孩骎骎日上的动力之源。我好欣慰,又好惶惑。我问自己,在这个故事的反面,有没有写着另一个故事——由于我一句不太过心的气恨语而对一个幼小心灵所造成的持久伤害?在一个特定的语境当中,教师一句随意的褒扬或批评,会在孩子心中生出多么顽强的根芽!

    命运,把我推到一些孩子面前,我随性说出的一些句子,被孩子认真地读成了预言;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朝着这个预言用力,直到让自己的人生与这个预言之间画上等号。

    如果可能,我愿意让时光倒转,我愿意让昨日的学生们重新聚拢到我身边。他们依旧是一副少年模样,喜欢笑,也喜欢哭。太阳暖暖地照着他们。该调皮的就调皮吧,因我已悟透,“调皮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我要将每一个孩子都看成是黄帝遗落的“玄珠”。——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喜出望外的事!这么多的“玄珠”碰巧都让我这个有福的人给拾到了!我愿意在它们还没有能力认出自己的价值之前就大胆地给它们标出一个天价,然后,幸福地看着它们朝着那个天价竭力地打磨自己、丰润自己、完美自己,直到长成与那天价相符相称的一件罕世之宝。

    ——岁月,让我如何坦然领受那一束附丽了精彩生命故事的黄玫瑰?让我如何端坐在这些故事萌蘖的地方,笑看缤纷花瓣打从天外旋舞而来……

相关链接:盘点语文课上的那些“假”

上一篇:教师作家屈绍龙:乡村是我文学的源头
下一篇:教师作家李桂芳:因为依恋,所以真实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