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教师作品 >
  3. 散文随笔

屈绍龙:甪直寻梦

发布日期:2023-09-14  点击量: 1433


1694673478590.png

 

第一次知道苏州甪直,是2018年10月前去参加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颁奖典礼前夕。在那时,因为这个“甪”字,我不认识它。后来查阅字典,才知道读lù,于是在那个秋天终于成行,来到被称为神州水乡第一镇的水乡泽国,开启了我的寻梦之旅。

甪直古镇,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被阳澄湖、万千湖、金鸡湖、独墅湖等五大湖泊围拥,水乡泽国,名副其实。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江南典型的布局,而且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从主入口进镇,第一个必游的景点是创建于梁代的保圣寺。该寺原名保圣教寺,自梁至清,几经兴衰,在明代规模盛大,有两百多间建筑,与兴福寺、定慧寺、戒幢寺并称江南四大寺院。现在我们看到的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的,而天王殿则是按明代原貌重建。

保圣寺古物馆里有唐代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历经千年沧桑变迁,仍然保存完好。因为是珍贵文物,所以不能照相,只能让我们一饱眼福。门外有一棵百年枸杞,斜倚在溪石上,郁郁苍苍,吸引大量游客在这里照相留念。

白莲寺遗址已经是满目疮夷,这座同样建于梁代的古寺,如今只有唐幢宋础,隐约可见昔日风貌。寺西则是陆龟蒙墓园,如今尚存斗鸭池、清风亭、垂虹桥,两只饲鸭醋是唐代原物。陆龟蒙家世显赫,诗文两绝,却怀才不遇,隐居农村后成为后世称道的农学家,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墓园的三株古银杏,据说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当年陆龟蒙手植。当年的建筑如今只剩下断垣残壁,唯有这三棵古树,却从容笑看风云,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它们仍然屹立如故。瞧那高大茂盛的银杏树,虽历经一千多年,但依然郁郁葱葱,生命旺盛,仿佛叶圣陶先生的精神一样,永远存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容易让人想起先生对银杏树格外喜爱的原因,让人想起先生的名作《三棵银杏树》等。这棵美好的千年大银杏树啊,融入了先生美好的情感,给孩子们播下了美的种子,如今,也让我们似乎寻找到了先生的精神。“生生农场”,这是先生与学生们当年的实验地,其中意味,我想自有深意:先生不提倡死读书,旨在教育要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岂止是这,他也用自己的创作行动为学生做着表率,他自编国文课本,与友人大胆进行教育实验。他的多篇小说取材于甪直,如《隔膜》《多收了三五斗》等。他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而文学”的观点。在这期间,他发表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文章。他编《诗》刊,出版我国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他的名作《夜》等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凶残屠杀,作出了迅速的反应和深刻的揭露。他创作的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倪焕之》被茅盾誉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而其中刻画的知识分子形象何尝不是反映了那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卓越理想和精神追求?

今年3月23日,我再一次来到甪直,在清明节前夕,再一次拜谒叶圣陶先生的墓,就是对叶老最虔诚的膜拜,在保圣寺西南的叶圣陶墓可就气派多了,旁边有叶圣陶纪念馆,粉墙黛瓦,是2000年重建的,叶圣陶先生曾在这里执教。

提到叶圣陶,我就能想到课本里小说名篇《多收了三五斗》,而提到的那家米行原型,万成恒米行,如今建成万盛米行,就坐落在古镇,再现民国年间江南米市的风貌。

3月25日,第五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附属小学,我再一次有向白烨、吴思敬、王世龙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教授、专家请教学习的机会;再一次与叶圣陶先生的家人——叶小沫、叶永和近距离接触,感受叶老的风范。当然,也让我这个普通的中学教师能获得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感到非常荣光。诚然,也让我感到肩上的任务更加繁重,让我越来越感受到要“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信念,在我的心中越来越笃信不已。

沈宅建于清同治九年,应该算是古镇最豪华的宅第了,这里是同盟会会员沈伯寒的故居,宅院的布局是当时比较常见的前店后宅格局,前后共五进。

甪直的另一处大宅则是萧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宅侧有一条备弄,长约一百五十米,是甪直古镇现存最完好的清代民宅。宅院原为镇上杨姓武举人所建,后来售与里中望族萧冰黎,故称萧宅。现在是著名影星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展览萧芳芳的艺术人生。

江南文化园在古镇北侧,以甪直古镇资源、吴文化和江南水乡神韵为依托,于2010年开园。虽然是新建景观,几乎很难找到古镇的那种味道,不过风景还是很不错的。湖面波涛初平,湖畔的仿古建筑大气典雅,游船比古镇里的要精致,可见是新造的。由于文化园很大,不像古镇那么拥挤,游客可以从容游览。甪直历史文物馆也坐落在文化园,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甪直的历史变迁,约6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聚居,馆内有原始村落模型,展示先民当年生产和生活的场景。值得一看的还有不同时期的水井,良渚文化、西周、东周时期的文物。

我们这次游览的最后一站是王韬纪念馆,是往回走的时候游览的,进来的时候被忽略了。这座宅院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是沈再先的老宅,后开设为近代思想家王韬的纪念馆。

甪直被冠以“桥都”的美誉,在小小的一平方面公里内,宋、元、明、清各代兴建桥梁七十余座,现存四十一座。穿桥走巷,江南的古镇风貌就扑面而来。或许我们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天气晴好,游人众多,未免有点美中不足,但也可以说明甪直的人气啦!

游人如织的甪直,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叶圣陶先生曾经在此生活、工作过,被叶老誉为“第二故乡”,并且留下令我们难以忘怀的精美华章。对于我一个北方人,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甪直,就是我的向往之地,寻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