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课堂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钱建江:用文学教育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 2015-01-06 15:38:32  发布者:闻瑛  来源:本站

 

钱建江:用文学教育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

——新诗鉴赏课《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阅读优秀的诗歌,可以拓展我们的胸襟,净化我们的灵魂。

新诗有很多值得鉴赏之处,诸如语言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变化、结构的安排等。《再别康桥》一诗,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它明显受西方诗歌的影响,代表了新诗借鉴西方诗歌而又注意体现民族特点的取向。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剑桥是开启诗人性灵、拨动诗情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精神家园。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这首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返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这首诗象一首小夜曲,既是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的感情的潮起潮落,低回曲折,一咏三叹。

徐志摩的这首代表作,收录在苏教版初一语文教材内,也收录在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中。这样大的跨度,也正好给语文教师实践文学课堂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空间。以前在自己的学校,我是跟初一的孩子来学习这首诗歌的,这次,如何与高二的学生来鉴赏这首诗,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今天是和高中同学上这首诗,对高中学生而言,诗歌所体现的新格律诗的“三美”这一形式上的特点是容易把握的,关键是诗人在这首诗里倾注的复杂情感,我们该如何理解?尤其是对非重点高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究竟能读出多少意味?重读经典,我们还有多少新的视角?

仔细研读文本后,我设计了“情境导入---吟诵感受---鉴赏意象---涵咏情感---改写训练---拓展鉴赏”的教学思路,抓住朗诵和品味语言这两个关键步骤,并在改写中进一步领悟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情境导入部分,以自己微信上发过的一段关于志摩之死的话作为导入,依据文学教育的理念,这也是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解释学循环原理,来激发学生进入诗歌本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处于审美的准备状态。简介作者的环节,提供了诗歌的写作背景。齐读和指名朗读,则让学生全身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进入诗歌本文,品味诗中的诸多意象和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手法。最后又回到整体,总结出新月派诗歌的“三美”和赏析现代诗歌的三个角度。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诗因抒情而美。而诗人的情思须外化在形象中,这就是诗中的“意象”,“意象”是诗人心灵的内心观照。课堂上,在朗读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品读意象这个环节,帮助学生逐步理解诗人所要告别的,既是康桥的自然景物,也是他的青春岁月,更是他的精神家园。老师不断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感知、理解、想象、情感带进诗歌语言的意义世界中,发现并解析意象的多种隐喻,进而体会诗人低回曲折的复杂感情。总体而言,课堂上学生表现得比较轻松愉快,——这就是审美愉悦。

在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也力求体现文学意味。例如,通过对改写的古体诗与原诗的比较,让学生对新格律诗的艺术特色有感性的认识。教师以示范的方式要求学生用现代散文的形式进行改写,在改写中进一步领悟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课外选择优秀新诗进行鉴赏等,也都体现了文学教育中读写结合的传统理念。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阅读新诗的热情。当然,一首具有丰富内涵的现代诗歌,其审美点是很多的,我们还可以从更广阔的领域来解读、鉴赏它。有时候也需要教师敏锐地捕捉现场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具审美理想和生命活力。“就象水中的落花,就象花上的露水”,诗歌的教学,更高的境界是无迹可求的。另外,由于授课时间为40分钟,我没有拖课,因此课堂上学生朗读安排还不够充分。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人生中,每个人都在渐渐远离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我,希望通过文学教育,来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

 

新诗鉴赏课《再别康桥》课堂实录

 

师:前几天,翻看微信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写于47号凌晨的一段文字:

【投影】

夜深人静的时候,又读到提及志摩的文章。不知道多少次看到有关志摩之死的记述了,但是,这是人间四月天,无论如何,还是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

人们只知道他的浪漫,却不一定了解那情感里的某种纯粹;人们只敬仰他的才华,却不一定明白那思想里的某种无奈,寂静而又忧伤。每一次,我都不能想像飞机的坠落,生命在刹那间陨落,惨烈而又庄严。也许,只有剑桥大学内那块“志摩石”可以昭示这一切。那汉白玉上刻写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志摩的这首诗——《再别康桥》。(指名朗读)

(配乐,一名学生朗读。读毕,学生自发鼓掌)

师:点评,并纠正误读的字:溯,篙,似(指导重音、停顿、节奏处理等,并对部分段落和字词作示范朗读)

师:题目为什么不叫“别康桥”?(几位同学都说不知道)

师:可能大家还没来得及预习,没关系。那我们看一下写作背景,了解一下徐志摩怎么会写这首诗的。

【投影】

徐志摩在康桥的醇美时光

康桥,即剑桥,剑桥大学所在地。1921年春,徐志摩到英国留学,192210月回国。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文化的影响。英国绅士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自然观与徐志摩本身就具有的浪漫主义气质和中国古典文学素养融合在一起。在剑桥生活的两年,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结为挚友;在那里,他遇到了在他生命里有重要影响的才女林徽因;在那里,他结识了伟大的诗人泰戈尔。

六年以后,19286月至10月,徐志摩再次到美、英等地旅行,归国途中写下《再别康桥》。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诗歌题目为什么叫“再别康桥”了吧?对,他已经在6年前别过康桥了。

师:古人说:“黯然而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更何况是再次离别!康桥的一草一木,都令诗人魂牵梦萦!那么,诗人把什么作为告别的对象呢?

1诗人把康桥的景物作为告别对象。

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有哪些景物?

1金柳,波光,青荇,清潭。(教师板书)

师:同时落入诗人视野的,还有些什么?

2我觉得他告别的应该不止这些,还有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云彩”。

(板书:作别云彩)

3还有夏虫,星辉。

师:很好!那么,在作者营造的意象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4我喜欢青荇,因为我感觉作者很喜欢它,它是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也很有意境。  

5(中断了前一位同学的发言)我喜欢的是星辉,它传达出的是一种很宁静的意境,作者喜欢这里的生活,星辉对他来说是有怀念性的。

师:嗯,你觉得星辉很美好,能勾起诗人很多美好的回忆。当然,徐志摩在康桥度过的两年,和很多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有过频繁的交往,那斑斓的星辉里,也闪耀着这种文学的、思想的、艺术的光芒。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了青荇,似乎还没讲透。我们更应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诗人是怎样描写青荇的?哪个词语表现出青荇的活力与生机?

6“招摇”能表现出一种惬意,可以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十分深厚,表达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的恋情,愿意留在这儿。

师:嗯,愿意留在这儿,哪怕做一条水草也愿意。这让我想起了10年前,我到了浙江温州的楠溪江,那里真是山清水秀,回去后我写了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是用徐志摩式的口吻写的:在楠溪江的碧波里,我甘心做一颗鹅卵石!(学生笑)后来这篇文章发表了,我怀疑编辑就是看中了这一句。(笑)

7我喜欢金柳,作者特别地用一个“金”字来形容柳,在“夕阳中的新娘”中,有一个画面写的是夕阳洒下金光,让柳树的身上布满金光,熠熠生辉,这个画面充满美感。   

师:非常好!徐志摩把金柳比作新娘,赋予“柳”以奇妙的想象,给这个意象进一步拓展了内涵。大家知道在古典文学中,古人以“柳”寓意惜别,“柳”谐音“留”,表达离情别意。

【投影】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   

 

师:这些古诗中的柳,都传达了离情别意。徐志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它的内涵。

8我喜欢清潭,作者把它比喻成彩虹,表现出了潭水的静美,也表达了作者的依恋之情。

师:作者又把它比作一个梦,你知道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呢?

8不太了解。

师:那为什么作者又说这个梦“揉碎在浮藻间”?

8诗人很心痛,这个梦应该寻不回来了。

9我觉得在诗人心中,在剑桥生活的两年应该是他记忆里难忘的片段,使他留恋,他沉浸在其中,所以是“揉碎在浮藻间”。

师:那你觉得他这个梦是不是实现了呢?我们经常会把人生的某种理想比作一个梦想,你觉得诗人实现了他的理想了吗?

9实现了。

师:那为什么说“揉碎”了呢?

9(改口)没有实现。(众笑)

师:呀,改得真快啊!(笑)我们来看一下茅盾的评价:

【投影】

徐志摩所痛苦地期待着的未来的婴儿乃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的德谟克拉西                    ——茅盾

 

师:徐志摩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他想要用西方式的民主来改良中国社会,这也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一种共同愿望,但在当时这条道路是很难走得通的。

10我来说说“云彩”。诗歌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云彩”,我觉得这个云彩代表了他心中的那个梦,因为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这个梦留在了康桥,所以他要作别西天的云彩,告别这个梦。

师:嗯,他要把这个梦留在这里,珍藏起来。同学们再想一想,云彩它又有什么特点?

11云彩飘浮在天空中,是飘飘荡荡的。诗人就像是云彩,只是在这里短暂停留。

师:古人说“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还有“浮云游子意”,云彩漂浮不定,意指 离别。另外,云彩也是多姿多彩的,自由自在的,这也代表着诗人内心对自由、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投影】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胡适《追悼徐志摩》)

 

师:那么,徐志摩在这里要告别的,难道真的只是这些自然景物吗?

12他告别的还有他曾经的经历,他的梦。

13他在康桥认识的,熟知的人。

师:对,这些人陪伴在他身边,伴他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年华。所以,徐志摩在这里告别的,除了那些自然景物,还有他的青春岁月。

师:老师还想问一问,诗中的康桥只是徐志摩求学的地方吗?

14我觉得不只是他求学的地方,还有他的青春,他的梦。

15他在这里生活的两年是十分快乐、幸福的,所以康桥在他心里不仅仅是一个求学的地方,更多的是一个归宿,是一个能够让他放纵自己的地方,能够更多地去追求心中的快乐自由的地方。

师:对,我注意到你刚才用到了一个词。

15归宿。

师:对,心灵的归宿,精神的故乡。在这里,一草一木也好,一条河也好,一个人也好,当他和你的灵魂相契合的时候,那么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他。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种体会,你读了一本书,你看了一部电影,哪怕是你听了一首歌,它触动了你的心灵,它让你心动了,那么你会不会非常非常地喜欢它呢?

(学生纷纷点头)

师:这就是心灵的契合。现在,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自由的空气的康桥,正是契合着徐志摩的灵魂,所以,康桥就成了徐志摩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所以,他心中对康桥充满着如此深的眷恋。

【投影】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师:同学们,在人生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离自己的精神家园越来越远。这样的告别,是多么令人心痛啊!而徐志摩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的呢?

【投影】

他的眼泪也闪耀着欢喜的圆光。这自我解放与空灵的飘忽,安放在他柔丽清爽的诗句中,给人总是那舒快的感悟。好象一只聪明玲珑的鸟,是欢喜,是怨,她唱的皆是美妙的歌。          (陈梦家《新月诗选·序言》)

 

师:哪怕有千般不舍,他唱出来的是不是无穷的哀怨?

生:(齐声)不是。

(齐读最后一节)

师:最后一节中的“悄悄”能否和第一节中的“轻轻”互换?

16“轻轻” 是客观状态,“悄悄”是主观意向,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体现出更深的眷恋。

(教师总结,完成板书“作别”“寻梦”“离去”)

师:前几天我准备来上课的时候在想,徐志摩这首诗,如果用古体诗的形式来写,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我试着将它改写成了一首旧格律诗。(指名朗读)

【投影】

再别康桥

       晚云红胜火,金柳垂艳影。

       碧潭落彩虹,柔波醉青荇。

       长篙星辉湿,一船幽梦碎。

       凉风笙箫起,征袖悄别离。

师:我想问问同学,你喜欢古体诗,还是新格律诗?

生:(纷纷说)新格律诗。

师:请同学说说理由。

17我觉得用新格律诗的形式能够更直白地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不舍与留恋,没有距离感,感到比较亲切,让人能够想象出那些画面,而旧体诗就有点距离感。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新诗更能营造一种画面感。从形式上讲,新诗也更加自由,虽然它也是要押韵的。徐志摩先生所代表的新月派,有一个诗歌主张叫“三美”,分别是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师:大家是否发现全诗形式上有个特点:两行一节,单句双句错落排列,字数相近。这就是所谓的“建筑美”。

师:音乐美和绘画美体现在哪里?

18音乐美:每节用韵基本相同;章节和谐,节奏感强。

19绘画美主要体现在诗中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艳影”“青荇”“彩虹”等。

师:诗中还运用了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之变成动态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投影】  

 美在结构:建筑美

               美在韵律:音乐美

               美在语言:绘画美

师:刚才的讨论中,我们研究了现代诗歌赏析的三个角度:

【投影】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情感

诗歌的形式

(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师:同学们,人们往往会在一句诗里相遇瞬间,共度千年。此刻,我们就在这首诗里相遇了,我们情感的琴弦被拨动了。课前,老师又把最后两节改写成了现代散文诗。

【投影】

忽然,耳畔传来悠扬的笙箫,却又无处寻觅。转过头,才明白,别离的歌源自心底。想起纳兰性德的一句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想当初,惊鸿一瞥,便怦然心动;然而岁月无情,再见时,已物是人非。还是挥一挥衣袖吧,任微风细雨般的惆怅与忧伤,淡淡地,淡淡地弥散开来,模糊了你的双眸,打湿了我寂寞的心……

 

师:请大家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改写,并向学校文学社投稿,好不好?

【投影】

改写要求:

1.融情于景

2.发挥想象

3.善用修辞

生:好!

(下课。掌声。)

 

【课外作业】

在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篇鉴赏文章,由文学社小组交流,选出十篇好的写上评语交给我,再选出发在社刊上。

 

      城)                         席慕容

                                

在春天,                              童年的梦幻褪色了 
我把手帕轻挥,                        不再是 只愿做一只
是让我远去,                          长了翅膀的小精灵
还是马上返回?
                                      有月亮的晚上
不,什么也不是,                      倚在窗前的
什么也不因为,                        是渐呈修长的双手
就象水中的落花,                      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
就象花上的露水。                      在古长春藤的荫里
                                      有萤火在游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换成了密密的
还在心花中纷飞。                      模糊的字迹

                                 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 
                           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板书设计】

              作别:  西天的云彩          惆怅

                      金柳

                      青荇         

寻梦    清潭              欣喜

        星辉         

        夏虫         

离去:  西天的云彩          眷恋

 

 

(钱建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常熟市拔尖人才,曾任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现为常熟市实验中学副校长。出版个人著作《语文:另一种表达》(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6月出版),编著《灵秀昆承》(作家出版社20066月出版)等6本书籍,近年来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在第四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全国校园文学成果展览会上被授予“全国文学教育名师”荣誉称号)

 

上一篇:李崇崑:以习作为契机,生成文学课堂
下一篇:互动引得“活水”来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