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课堂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北京二中特级教师范锦荣教学艺术系列之一:开发学习资源 2013-12-26 17:39:30  发布者:闻瑛  来源:本站


开发利用“学习资源”,开掘文学教育的活水源头

 

我个人认为,教学过程由认知过程、体验过程和实践过程三个层面构成。在实际教学中又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学生的认知对象不仅仅是已有的知识,不仅仅是客观世界,还包括学生自我,伴随认知活动的必然还有观念的理解价值的认同、情感的激发、兴趣的培养、意志的锻炼、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塑造、潜能的开发等等,总之可以涉及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

教学过程特征之一就是活动特征。活动性的含义之一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力,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是教师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课本剧的编排与演出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诞生的。学生们将他们的演出定名为《初升》、《雏鹰》。

我的教学设计的最初设想只是希望通过一种形式让学生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与人物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小说的主题。单纯运用传统的复述或课上分角色朗读也不太可能完全达到目的,况且九十年代的学生在各种传播媒体的作用下已经不满足于只坐在座位上读读人物对话了。所以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将小说改编,每组设编剧、导演、主配角色,为了鼓励、激发情绪,演出时请家长观看;每组设编剧奖、导演奖、表演奖、配合奖。这样的设想刚一提出,立刻得到了学生的强烈反响,并提出要求,只演教科书上的几篇小说不足以发挥他们的特色,可不可以选择课外的。于是课本剧由课内的几篇短篇小说向课外延伸,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普希金小说《驿站》、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契诃夫小说《一个小公务员之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胡适的剧本《婚姻大事》、曹禺的剧本《雷雨》、《日初》,还有音乐剧故事《音乐之声》,电视剧《十七岁不哭》都成了选定的篇目。这样一种形式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改编剧本、编排到演出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又都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连我在当初设计时只是想到而没有提出要求的布景、音乐,甚至舞蹈都在编排之中,使整个演出增色不少。最让我惊讶的是有一组学生没有选排现成的剧本,而是根据编排过程中发生的事自己创作了剧本,《否定》;还有一组将鲁迅小说《祝福》改成与祥林嫂的亡灵对话的情节。每个小组在短短的二十几分钟里将个人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将作品主题的演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我感到他们真是要展翅高飞的雏鹰,是初升的朝阳,带着一股新鲜旺盛的活力,一种不可阻挡的骄傲在艺术的天地间翱翔、升腾。

戏剧属于舞台表演艺术,它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艺术。它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分散训练形式听、说、读、写作了一个综合的体现和检阅。学生没有照搬原著而是将整个剧情浓缩在二十分钟内。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写的训练吗?改编《俄狄浦斯王》的学生说,剧本原著读了好几遍,光改稿就写了三个本子。《祝福》的台词修改了四五次。学生自己创作的剧目《否定》是将国外荒诞剧目《等待戈多》、古代故事“七步诗”和莎士比亚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三个片段衔接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生活创作而成。这其中整个剧本的形式、构思绝对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育界老前辈张志公先生说:“我很重视文学教育,不是要求学生们人人成为文学家,但是人人要接受文学教育。”先生认为,文学教育能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文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学最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进而诱发创作思维。学生将平日在剧场看到的艺术形式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这也是一种联想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除了《十七岁不哭》的剧情、人物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可以“本色”化的演出,其他所有剧目都要靠学生的内心去体验、认识、感受古代的、外国的、悲剧的、戏剧的。这其中注入了学生对观念的理解、分析与认识并将这些外化为形象的表演,需要准确的把握力。当然一次短短的演出还不能一下子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他们的表演技巧也是稚拙的,但有这样一次也胜过教师在课堂上刻板的分析十篇作品,因为他们已有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对作品中的人物感同身受,这些也总比教师的分析,发问来得更直接、更自然,感受也会更深刻。我们看看当下演出最火爆的话剧《西望长安》,最搞笑的相声剧《唐伯虎点秋香》等等也不过如此。

教学过程中的另一教学原则是全面参与。由于课堂教学具有民主性特征和活动性特征,必须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作用,在参与之中培养其协作精神,在参与过程中对自身的能力的确认。排练过程中,小组的组合、选定合适的剧本、选定合适的演员、编排、对词、配合演出,这都是一般教学活动所不能体现出来和实现的。对所有学生而言,这样的演出都是第一次,在参与之中让学生发现了个人的特质,也让老师了解了仅凭课堂发言了解不到的学生的特点。哪个学生有组织能力,哪个学生朗诵声音好,哪个学生在理科学习上不行,但在表演上却有天分,也让学生知道即使在学习上不是尖子,在集体活动中却可以做一个活跃分子;学习上可能在班里处于“抬不起头”的地位,在舞台演出中却可以大放异彩;让学生认知自己,找到一个自信的真实的自我。

短短的两个半小时的演出,《威尼斯商人》为同学展示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背景是由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的一幅水上威尼斯的街景,将人们的视野拉向那异域他乡;《驿站》中一个年轻女子经不住名利、金钱的诱惑失掉了自己的亲人、朋友,最终悔悟;俄狄浦斯王的英雄悲剧伴着仙女的翩翩舞姿,在一曲幽咽的古典舞曲中上演;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过着幸福、快乐生活的学生与被封建礼教扼杀的祥林嫂对话,痛斥黑暗的吃人的社会,感叹祥林嫂反抗的孤立无助;在德军严密控制下的露天剧场,冯·特普克上校带领一家人手捧蜡烛,在一曲“雪绒花 ”中逃离虎口,向光明进发;在《婚姻大事》中认识封建思想的顽固;在陈白露悲愤吞下安眠药片中感受人间的美好善良与丑陋邪恶的截然对立。演出结束了,学生感动了,家长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为学生们的精彩演出热烈鼓掌。家长们说:“原以为他们说演戏,不过是玩玩,没想到演出水平竟这么高,这样的活动是我们年轻时做梦也不会有的经历,一定会永远的留在他们的记忆深处。”学生们说,“没想到我们配合得那么好,当时有的词忘了,也顾不上紧张,就编上了,一点也看不出破绽。这样的活动希望能多搞几次。太过瘾了!太刺激了!”

 

欢迎登陆中国教育文学网http://www.eduwx.com

上一篇:诗意·读解·养气
下一篇:北京二中特级教师范锦荣教学艺术系列之二:诗歌教学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