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资源 > 教学探索 > 课堂教学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龚天雁:当“文学”融入“课堂” 2016-02-26 10:14:09  发布者:丁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文学课堂”即“人的课堂”。它既是指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要成为一个活泼泼的人、真实的、具体的人、一个需要完善的人;同时,课堂中的师生之间也应该如 “人”一般被对待,这样的课堂,理应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也是令人期待的课堂。

“文学课堂”,因为有着“人”的群体性的存在和互动,所以它是一个有着个性化解读且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又因为“文学课堂”中,有着教师的引领,所以“文学课堂”则更加关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读书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生语言学习中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

在“文学”的常规定义中,大致可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所凭借的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所表现的心灵世界,所呈现的社会文化,所追求“美”这一终极目标。虽然 “文学”的尺度与标准有着诸多的个人理解差异,但它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仍具有时代的传承性,比如我们常说的“文学经典”。所以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学课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是以文学作品(按照文学四分法,包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体裁)为授课内容的课堂。

然而,课堂作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流场,它在教师的引领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借助文学作品的遣词、造句、谋篇,立意的安排, 通过一场作者、读者、编者(推荐者)之间的一场交错、明晰的对话,使得文学作品渐渐明朗化,深刻化,这种有目的性得阅读引领与教学,使得师生的心智均能得以最大限度得提升。

总之,文学课堂作为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它和诸多课型一起,如书法课,实践课等,共同构筑一个完整、丰富的大语文课堂。  

 

原载于《校园文学研究通讯》第13期;作者:龚天雁,山东大学第二附属中小学教师)

上一篇:何夏寿:民间故事的文学教学意义和实践
下一篇:沧江皓月惹人思 —— 《琵琶行》教学片段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