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投稿登录

今天是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研究 > 课题动态 > 教育使我们富有,文学使我们高贵  文学滋养心灵,教育培养智慧
“教师文学修养与专业成长研究”课题申报方案 2018-03-08 08:55:20  发布者:  来源:中国教育文学网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教法

“教师文学修养与专业成长研究”课题申报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选题意义与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与现状述评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由过去单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开始注重“文学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等被传统“应试”观念忽视的个性化素质教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却使许多学校难以实施,使教学出现了一些不如人意的偏差。比如,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泛人文化的教学倾向、概念化的写作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性学习等,种种现象表明,教师缺少的是文学素养;再比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普遍缺乏文学修养,缺乏更深层次的艺术涵养与想象、审美能力,出现了只有技巧而没有文化品位的问题,使教学单调无味。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成为学校推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瓶颈。如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何消除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和惯性疲劳,我们认为,从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层面寻求突破口,激活教师的教学情感,应当是一条有效途径。

尽管当前教育部门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国家对教师的各种专业培训也加大了力度,但是从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角度去促进专业成长还是欠缺。网上搜索有关“教师文学修养研究”词条,只有不多的论文发表。我们曾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立项“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以优秀的成果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课题研究范例。在理论研究方面,由我们指导的重庆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校张世平主编的《教师文学修养论》有了开创性的探索;在实践教学方面,山东济宁市长沟中学王亚桥承担的子课题“教师文学修养与校本课程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长沟乡土文化》取得了一定成效。课题组编选出版了两卷《教师文学修养研究》论文选集。《中国教育报》曾以《文学修养高的老师真是不一样》为题进行了大篇幅报道评价。这些初步的成果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及价值

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面对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古代、现代教育史、文学史上可以看到,许多著名教育家同时又是作家,他们在三尺讲台上向莘莘学子传授知识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文学作品,承传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比如在20世纪“五四”文化运动时期,不说北京大学等高校那些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现代作家,单说浙江的一个“白马湖”现象,就令人感慨不已。当时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李叔同等离开都市定居荒村兴办一所春晖中学,吸引了一大批当时的仁人志士如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叶圣陶等来此讲学,一时间那里英才荟萃。区区白马湖畔,容纳着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学者作家,创造了“白马湖”教育文化,千古流芳。

而如今的教坛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教师的文学修养普遍偏低,具有写作能力的教师为数不多。即使有些教师喜欢写作,但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及其种种重负,使他们穷于应付死板教条、急功近利的所谓教学“常规”,压抑了写作愿望与文学才气,也丧失了教学生活的情趣及创造力。而实践证明,教师自身素质中如果缺少文学修养,其教学过程就会苍白无味。不管是文科、艺术科教师,还是理科教师,都要具备文学写作能力,具备人文精神。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努力成为文学创作或其他写作的行家里手。可以这样说,不会写作的语文教师,是不称职的语文教师。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文学感悟能力的语文老师能够把语文课上出滋味,上出精彩。写作是一种自我丰富与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训练。语文教师要保持业务优势,就应该注意提高写作水平。不仅要会写下水作文、教学论文,还要会写散文、诗歌甚至小说。只有当自己体会到写作的秘籍门道,才会有的放矢去指导学生,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正如课题组首席顾问、著名作家毛志成所说:“为师者,口中有言,笔下无文,一味地穷经皓首,临卷经年,口里虽有千言,笔下实无一采,这是教师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为师,就要有见识、有感情、有表述能力,非此便不足以为师……能用艺术性的语言文字来演示教师的工作、生活、情感的教师,才是生动的教师、有魅力的教师。”(摘自199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绿太阳文学系列丛书》代序《喜读为师者文》)

钱学森生前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他曾提出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钱学森以其亲身实践和深刻体会,证明了文学艺术修养对于科学创新的重要作用。钱学森认为,智商十分重要,情商亦必不可少。人的宏观视野、形象思维、感情、想象和情怀这些“情商指数”,与艺术教育的熏陶是分不开的。情商指数高的人,更具备对自身的感知力,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保持镇静,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勇气,所有这些都是科学研究、科学创新必备的素质。钱老的观点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从学校来讲,要建设为一个有特色的学校,就是要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而校园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贡献,因此教师的文化素质最关键。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最好的渠道就是让他们进行阅读与写作。这不仅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而且会使教师的教书生活感到富有,使他们成为富有文学味的生动的教师。有了这样的教师,我们的学校就会健康地走上素质教育快车道。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我们认为,反思的最好手段就是写作,而提高写作能力需要教师具备文学素养。倡导教师进行文学写作,尤其独特的文体形式,不如具有散文特质的教育叙事。这需要我们要很好的从文学本质意义和教育价值上去探讨。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创新点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关于“教师文学修养”,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阅读、写作的文学体验实现个性化语言的品格与言语表达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形成教师的文化素质与人格魅力。具体应包括:丰富的文学知识和开阔的文化视野、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能力(解读文本能力)、表达能力(包括书面写作、口语表达等)、文学精神(体现在文学语言、文学情感、文学思维、文学形象、思想内涵等)、创新意识、教育意识等。教师文学修养形象可概括为:生动的文采,儒雅的气质。

2.关于“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的才智与行为,如:现代化教育意识与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应对新课程,敢于创新;树立自我反思、在“做中学”的实践观念。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文学灵动的美及诉诸心灵的本质精神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因此,我们从提高教师文学修养的角度探究专业化成长,会使教师找到“精神的家园”,找到教学的乐趣,找到职业的幸福感。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素质教育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探讨新教育形势下,以提高教师文学修养促进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与方法,力争完成双重目标:既研究总结出一系列有质量的科研成果(包括专著、论文及优秀案例等),又发现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教师;既为推动课改而构建衔接课堂内外的“文学大课堂”教育模式,又为开创艺术教育新局面作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理论到实践研究,主要内容即子课题有:

1)从中外教育史看教师文学修养研究;

2)新教育形势下教师文学修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3)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研究;

4)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新教材教学研究;

5)教师文学修养与课堂教学(或文学课堂)研究;

6)教师文学修养与阅读教学研究;

7)教师文学修养与写作教学研究;

8)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新高考研究;

9)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研究;

10)教师文学修养与文学教育研究;

11)教师文学修养与人文教育研究;

12)教师文学修养与校园文学社团实践活动研究;

13)教师文学修养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14)教师阅读与文学修养提高研究;

15)文学创作能力与教师文学修养研究;

16)教师文学修养与艺术教育研究;

17)教师文学修养与书法教学研究;

18)教师文学修养与美术教学研究;

19)教师文学修养与美术教学研究;

20)教师文学修养与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21)教师文学修养评价标准研究……

(申报单位或个人根据实际需要与特长,也可自行设立与之相关的课题,由课题组研究确定添列为子课题)

(四)拟创新点

本课题全方位、多视角地探究教师文学修养与专业成长的途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渴望形成一批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语文骨干教师团队,为推动课程改革而构建衔接课堂内外的“文学大课堂”教育模式,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健康而快乐地发展。

三、指导思想及研究原则

   (一)指导思想

1.党的“十八大”、《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精辟论述。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3.新修订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研究原则

本课题研究除遵循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外,还要从本课题特定的内容和方向出发,坚持以下几个研究原则:

1.传承性原则:总结挖掘中外教育家成长史,探究他们的成功经验,加以继承与弘扬。

2.发展性原则:从教师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专业成长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合适的做法与途径,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   

3.创新性原则:从课题的独特视角入手,以小见大,以提高教师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的根本点出发,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审美能力与创新培养,从而提升教学的文化内涵。

4.适可性原则:从国情与教育传统出发,打造适合教师发展与教学实际的平台,使课题研究不流入形式,实现为基层学校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5.实践性原则: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学实践,研究的过程紧随教学实践,研究的理论要靠教学实践检验,反过来又给教学实践以指导,加强实践研究,是完成课题任务的重要原则。

四、研究思路,实施措施、实施过程与预期成果

(一)研究思路

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依据素质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新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提升教师文学修养对于驾驭教学能力的规律,教师文学修养的魅力对教学的影响,构建科学的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的“语文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的语文教学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虚实结合,以虚带实,以实证虚,以实补虚,从而实现研究目标。

(二)实施措施

课题组组建“大学教授与中小学教师牵手”的团队,组织若干专家、骨干教师进行理论攻关研究,并吸收若干具备科研条件的学校、地方中语会、教科院所(教研室)、有关高校院系及其他语文团体(学会、协会)合作,建立子课题组,共同进行研究。

1.选取具备科研条件的学校或县地教研室合作,设立“实验学校(基地)”,通过个例对比、调查分析等,总结研究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实验学校(基地)”真正起到示范与带头作用。

2.由各实验基地或实验学校负责人组成核心成员组,完善课题组工作管理条例,明确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

3.引导那些具有一定文学创作成果的教师个人成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把自己的创作热情与经验融入教学之中,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文学魅力的骨干教师。

4.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积极为“实验学校”或“实验基地”服务。

5.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并重的交流活动:定时举办 “文学课堂”展评观摩课与交流研讨会、论文评比等活动。

6.依托《中学生》杂志和中国教育文学网,开辟栏目,推荐发表作品;联系出版社编选出版成果丛书等。在开展研究活动过程中不断吸收研究新思路、新方法,力争取得更大成果。

(三)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预计为5年(2016年—2020年)。计划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63月—20166月)

1)申报立项(20163月—20164月)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课题内容,明确研究思路,成立总课题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论证。

2)组建课题队伍(20165月—201812月)

讨论研制发布“课题研究指南”,组织确定实验学校及实验教师,召开开题论证会,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培训交流活动。

2.实施阶段(20171月—20206月)

按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开展专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察、评估;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

3.总结阶段(20207月—12月)

1)逐级进行成果及子课题结题工作。

2)完成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四)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各实验学校研究论著(包括论文、文学课教学案例、录像课等);

3.总课题组完成《教师文学修养概论》《文学课堂教学案例选》(暂拟名)

六、研究团队及保障条件

本课题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一)研究团队

1.总课题组(暂拟名单)

指导专家:于维涛  王本华 白        李卫东  吴思敬  苏立康

张清华  张鹏举 曹文轩  顾之川 雷启之 

组长:王世龙(高级教师,诗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会长)

核心成员:

  虹(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语文学科,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员)

  岱(特级教师,北京八十中语文学科骨干)

  蕊(文学博士,天津南开中学语文组组长)

尤立增(特级教师,河北省张家口一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李玉上(特级教师,湖南长沙市望城区一中名师工作室主任)

  郁(特级教师,诗人,北京朝阳区教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

何夏寿(特级教师,作家,浙江省绍兴金近小学校长)

张树伟(中国教育报刊社首席评论员、编辑记者)

宋胜杰(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副主任)

林诗红(特级教师,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名师工作室主任)

钱建江(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

蒋成峰(语言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副教授)

  晨(高级教师,深圳福田区教科院)

唐正立(高级教师,作家,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按姓氏笔画为序,随着工作开展调整补充)

2.子课题组

在参与研究的学校建立课题研究基地。基地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围绕总课题,确定子课题名称及研究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向总课题组申报立项,批准后实施课题研究。

(二)保障条件

1.经费来源:自筹。

2.支持单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社

3.承办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

 

办公地址: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仁之楼3层中国校园文学馆办公室 

 邮编:101100   办公电话:01089554398   QQ号:2506138197(含电子邮箱) 

联系人:唐正立(手机:13810488272

官方网站:http://www.eduwx.com(中国教育文学)

上一篇:“校园文学阅读与写作”校本课程纲要
下一篇:最后一页

媒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