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校园文学馆 >
  3. 典藏

校园文学馆典藏: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的爱国情怀

发布日期:2023-10-17  点击量: 1255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一些在文学、文化、科学等领域内卓有建树的作家、专家、学者,大都热爱文学,很早就通过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侯仁之的学术人生是从读书和写作起步的,从坐落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的中国校园文学馆和校史馆内资料,可以窥见侯仁之的人生足迹。

侯仁之原籍山东恩县,父亲侯天成河北通潞河书院毕业来到河北萧张抡才学校教书抡才学校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学校,从小学到初中七年制,可以连读,初中那部分又称育德中学侯仁之就出生在这里的小学初中也是在抡才学校度过的他母亲没有没学,聪颖跟父亲学会了识字读书。小时候,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是母亲培养书的好习惯。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经常讲一些圣经故事。侯仁之一生中对地理考察的热爱,应该说最初是来自母亲开阔的眼界,以及母亲培养起来的阅读求知的浓厚兴趣。母亲还引导侯仁之学习写作,因为当时他的父亲转到萧张教会医院工作,经常外出。侯仁之学着给在外的父亲写信,先是母亲念一句写一句,逐渐地学会了自己想、自己写,学会了用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年幼的侯仁之一直体弱多病,总是上一阵学、休一阵学1926年,在一位毕业于东吴大学体育系的远房堂兄的建议下,仁之和弟弟侯硕之兄弟转往堂兄任教的山东德州博文中学就。在堂兄的指导下,他晚自习后独自一人在操场练习长跑,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地增强了。也是在这时,仁之读到冰心的文学作品集《超人》,打开了他少年时代的心扉激发了他探求世界奥妙的兴趣

1929年夏,母亲病重危在旦夕。侯仁之兄弟二人从博文中学被接了回来,母亲“你们要期终考试了,早点回学校去吧,等放了暑假再来看我。”没想到这一走竟是永别

1936年,侯仁之(右)和弟弟侯硕之.png

1936年,侯仁之(右)和弟弟侯硕之

正是在母亲去世的那个暑假,为了寄托自己沉痛的哀思,仁之把母亲给他讲过的《圣经·旧约》的故事改写成四幕话剧基甸救国,发表在1930年1月(中华国民十九年一月)济南齐鲁大学神学院鲁铎社主办的《鲁铎》半年刊第二卷第一号,这是目前发现的仁之最早的一篇作品,可以看作他的处女作。戏剧写以色列面临米甸王的入侵于亡国灭种危险建议尽快实施一个计划,对以色列斩草除根,米甸王犹豫不决。米甸王知道基甸是以色列的爱国志士盼望基甸能够背弃和华,破坏“全以色列的心信仰”。可经奸细太尔调耶和华的热忱“毫不减少,正在事爱国活动而且民多数归”。米甸王感叹基甸真是忍伟大的人物希望他为己所用说他可以办法基甸为陛“效犬马之劳”,米甸王“那真是万幸了”。奸细太尔说,基甸最信赖老仆达,谋士建把老仆抓来米甸王担心甸的身,不了他的救国之心。达被坚贞表示“我清洁的脚决不踏你这恶污地谋士弗达劝降基甸,基甸国使用位任他挑选甚至以色列王位也他所有,严厉斥责“我们宁肯为真理正义而牺牲,决不做你们君国主义的走狗米甸王没法,杀死了弗达几天母亲、弟弟、妻子遭害,老仆人弗达被杀,基甸非常悲痛他曾一度消沉,想离故乡下,得满身潇洒也曾想自杀了一生。时耶和华的歌声启发了他“被俘虏的要得释放,被压迫的要得自由”,复兴以色希望在我们一代人身上,我要走各族,联合同志,共同奋斗拉城的居民怀疑甸的能力有人认为基甸这是拿民众去报私认为米甸强大以色列渺小,反抗米甸的蹂躏无异以卵是听天命说,我们的天命就是去争自由,现在敌人远道而来,有小胜但心骄气傲,我们要奋起反抗,我已联系年青勇敢的同志,甘愿做最后的奋斗,希望同胞共同奋斗。队伍集合起来了,慷慨激昂地说,“你们以色列战士,弱者的救星,你们负有耶和华的最大使命牺牲,为人类的平等和幸福而战战士们群激奋,走向战场。夜深了,米甸王营中更夫的谈话中流露出懈怠和厌战情他们知道基甸是个大英雄,在这里只能等死,商量一起逃走刚出营门,就被甸抓获,基甸说服他们内应。甸营中士兵死猪一样”,一会儿,外面喊声四起: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夫也跟着喊了起来。一时间火炮遍野,米甸叫哭连天,相残杀。甸偕众高和华万岁人类自由万岁!俘虏的终于得释放了!被压迫的终于得自由了!这场戏剧,内容脱胎《旧约·师记》六两章,侯仁之又结合自己的理解演义出来。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环节相扣激烈矛盾冲突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强烈爱国主义感情像作者所说,由于当时是年小学浅”的“孩子”,自然好多考虑“不周密的地方”,现在来看,尽管背景交代过于简单物性格转变过于仓促,对话中“中国化成分但是,整部戏剧感情饱满利用宗教故事表现了年轻学子救国救的思想感情

未标题-2.jpg

1931年秋仁之转学到河北通县潞河中学就读高三年级入潞河仅10余天,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仁之在1931年10月25日写了《民族的反省》一文,刊登在潞河中学校刊《协和湖》第六期文章结合当时抗日救国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要在日本的欺辱之下反省自己,要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作为一个常困难而严重的问题刻在心上,努力于一切力的准备,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上扫除旧日浮躁淫侈怠惰放浪的恶习,殷勤刻苦实践奋斗的精神树立整个民族的中心信仰,巩固整个民族生活”“作人的力量,这不仅是为了对付日本更是为了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所负的社会的任命。字里行间说明侯仁之的爱国是务实的,爱国不能限于喊口号,而是要采取切实的行动,塑造新的民族性格,才能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协和湖与侯仁之.jpg

潞河中学原是一所教会学校,侯仁之转来就读时,校长是第一任华人校长陈昌佑,他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上任后取消了传统的宗教课,积极推行“循循善诱”“三育完备”的人格教育。学校非常重视外语,也重视国学,这为侯仁之奠定了扎实的外语和国学基础。1932年侯仁之从潞河中学毕业,因仰慕顾颉刚的学识和品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北京“四大名校”之一的燕京大学历史系,投师于顾颉刚先生门下。1946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专攻历史地理学,1949年从利物浦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任教于燕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燕京大学被撤销,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侯仁之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开启了他在新中国的学术之旅。

1956年北京大学成立“五四”文学社,得到了谢冕、钱理群、侯仁之等教授的支持,刘震云、张承志、海子等先后参与其中,后来他们相继以小说和诗歌成名。1979年“五四”文学社社员筹办文学期刊《未名湖》,这些年轻的编者们听说侯仁之先生大半生是在未名湖畔度过的,盛情邀请他写一写未名湖的故事,为《未名湖》这个文学创作园地做个“补白”侯先生欣然应允,提笔写了《未名湖与〈未名湖〉》发表在《未名湖》1979年第1期(创刊号),文章从乾隆皇帝的《咏石舫》写起,直刺那个年代的社会现实,有人搞阴谋想做女皇帝,说明六十年前“五四”运动中所提出的反封建战斗任务,至今还任重道远现在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办起了文学刊物《未名湖》,侯仁之盛赞“这是一束芬芳而艳丽的鲜花”,这束鲜花是热爱文学的青年们用自己的心血培育出来的,她开放在“五四”运动策源地的北京大学,特别有意义。侯仁之指出:“五四”是战斗的“五四”,作为“五四”文学社创作园地的《未名湖》,也应该是战斗的《未名湖》,指明了《未名湖》的办刊宗旨,对青年学子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未名湖 侯仁之.jpg

侯仁之一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之一,在国际学术界也享有崇高地位,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将他誉为中国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1999年10月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为他颁奖。

温家宝总理为侯仁之颁奖.jpg

新的历史时期,河中学把一座三层的图书电教楼命名为“仁之楼”,既是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致敬,也是期望一代代河学子能够弘扬侯仁之的爱思想和学术精神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秘书处 唐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