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网站原版入口】
我要投稿
  • 首     页
  • 新闻资讯
  • 文学教育
  • 社团巡礼
  • 学生作品
  • 校园文学馆
  • 本会概览
  • 研究论坛
  • 课题实验
  • 写作宝库
  • 教师文学
  • 文学大课堂
研究论坛
  • 专家论坛
  • 校长论坛
  • 社团论坛
  • 教学论坛
  • 课题论坛
有幸结识吴思敬

相识吴思敬是我人生的幸运和福分。鲁迅说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2021-08-16 09:45:10
季羡林:我在小学和中学的写作经历

当时写作文都用文言。语言障碍当然是有的。最困难的是不知道怎样起头。老师出的作文题写在黑板上,我立即在作文簿上写上“人生于世”四个字,下面就穷了词儿,仿佛永远要“生”下去似的。以后憋好久,才能憋出一篇文章。

2021-01-04 09:07:25
白烨:张悦然长大了

“80后”女作家张悦然的作品,因断断续续地看过,感觉比较零碎,但印象却相当深刻。新近读了她刚刚出版的小说集《十爱》(作家出版社2004年7月版),总体的感觉是,张悦然在人生的磨砺中不断成长的同时,也在文学的历练中不断成熟。作为少女作家的张悦然,她已经完全长大了。

2020-12-20 18:03:36
回到《诗经》,回到童年;用“兴”欢歌,用“比”思考——“比显兴隐”新论

“比(比喻)”和“兴(起兴)”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过去的研究者大都注意到二者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最著名的就是刘勰提出的“比显兴隐”说。然而造成这种不同效果的原因是什么?比和兴真正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020-12-11 09:23:48
偷来的锣儿敲不得:《红楼梦》比喻语言的生动形象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最大、最深的比喻。它犹如一座心灵的深井,将诸多的隐喻和比喻掩盖之中,为阅读与欣赏提供了多种联想和猜测,也为研究与探讨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其精彩绝伦的比喻句式,成为语言魅力的最好明证,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学宝库。

2020-12-01 16:48:03
王雄:《〈红楼梦〉写作之美》——动词妙用的乐趣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红楼梦》中《葬花吟》开头的两句诗。在这十四个字中,竟然有六个字是动词,可见曹雪芹对动词运用的重视和喜好。语言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尤其是动词的运用,除了能增强动感表达外,还能出其不意地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意象。

2020-11-04 09:23:56
王士强:“中年”的忧伤、辽阔与坚韧

写作是一场修行,同时也是一次次的破茧成蝶。李林芳的写作已然走在了一条更为开阔、更具可能性的道路上。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是可以期待的。

2020-10-14 10:03:06
包学菊:80后作家在开启新的文学格局 ——理解“新东北作家群”的一个角度

​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东北青年作家,最初是在一些文学赛事、网络平台上显露锋芒。随后,经由《收获》《作家》《小说月报》等纯文学刊物的肯定,逐渐以“新东北作家群”的姿态为人熟知。当他们集中化的叙事主题与美学风格不断被标记出来,读者特别是文学批评家对这一青年作家群体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期待。在他们笔下,有人看到“东北”,有人读出“先锋”,而很多与作家同时代的人,则欣喜于遇见了小说里的“父辈”,寻找到了再次理解那一代人的路径。

白烨:不一样的访谈——读舒晋瑜的《说吧,从头说起》

在当下众多的文学访谈中,舒晋瑜的访谈格外引人瞩目。一是她访谈的对象,均为影响力很大的当代文学名家;二是她总有自己的独特角度与厚重分量,耐得起咀嚼。我每年在编撰《中国文情报告》和编选《中国文坛纪事》时,都会选入她的访谈文章,因为就负载信息的重要和及时而言,那是绕不过去的。

2020-07-29 11:26:24
贺绍俊:优雅的老藤——读老藤的两篇小说

老藤说过:“最让我着迷的是文学透出的那份优雅。我无法准确地描述那种感觉,托尔斯泰笔下的款款绅士,曹雪芹笔下的风花雪月,还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民俗,那种弥漫在字里行间的优雅深深地影响了我。”

2020-07-25 18:22:08
  • 1
  • 2
  • 3
  • 4
  • »
  • 首     页
  • 新闻资讯
  • 文学教育
  • 社团巡礼
  • 学生作品
  • 校园文学馆
  • 本会概览
  • 研究论坛
  • 课题实验
  • 写作宝库
  • 教师文学
  • 文学大课堂
京ICP备16069173号-5    邮箱:eduwxw@126.com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版权所有    
网站部分内容选自互联网,如果涉及知识产权,敬请告知,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