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社团巡礼 >
  3. 高中文学社团

社团巡礼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江钟文学社:以笔为犁,以纸作田,以文寄情,以书明理

发布日期:2023-11-20  点击量: 2036


1700468995689.png

 

校长寄语:

文化是一个人身上、一个民族身上本有的气质,是挥之不去的根本。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大千世界,手机屏幕之外,自有一番万水千山;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在无涯的知识海洋面前,再大的烦恼,也只是沧海一粟。这是世界对努力学习、重视教育的人最大的奖励。

阅读,是我们培养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大智慧、大担当的“大写的中国人”的重要一环。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校长  康红兵


2023级社团成员合影_副本.jpg

 

社团简介:

江钟文学社是学校爱好文学的同学的一方精神乐土。文学社的师生们爱写诗填词,歌唱四季,也歌唱祖国。他们的日常诗词习作收录在社刊专栏“诗馥流韵”中。文学社的师生们爱读书,爱写书评和读后感,这些作品一般收录在社刊“书苑雕龙”专栏。文学社经常组织社员参加国家、省、市级作文大赛,屡获大奖。他们的参赛获奖作品则收录在“赛场风云”专栏。社员们的日常练笔和升格作文也有许多不可忽略的佳作,这些作品集录在“聚沙成塔”专栏。除了这些固定的专栏,我们每期社刊也会有一些特色性的栏目,比如“防疫抗逸”、“桃李蹊径”等栏目,根据每期社刊筹稿期间我们举办的活动来做相应的调整。

除了我们自己社刊的作品集录之外,社团同学的佳作也多见于《语文世界》《作文通讯》《作文新天地》《语文报》等刊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一群热爱读写、践行读写的师生是南京市大厂中学这一亩方塘的天光云影,他们徜徉在书籍的河流里,探索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星空。

 

指导老师:

目前文学社指导教师是陈海英老师。她酷爱阅读和写作。她阅读广泛,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陈老师自己也常年笔耕不辍。她的作品常见于《语文报》《读写月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在陈老师的引领下,文学社的社团同学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态度,收获了丰富的阅读成果。


《月亮与六便士》讨论课_副本.jpg

 

社员佳作:

 

木雕少年

湛承馨(高三)

 

故事不长,也不难讲。四字概括,人生一场。其途路漫漫,其道路远长,他将记忆埋在年轮中,却从不敢翻阅,唯独有一件事他不敢忘。故事不长,不过是以过往之梦,去绘明日之象。

安静的上海郊外,徐徐的秋风从窗外吹入,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宁静而又简朴的工作室内一位记者正在采访他。“您好,夏慕辰先生,现在您做出的木雕工艺品真的是一件难求。请问您选择木雕技艺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在你们看来,木雕技艺是中国的一项传统工艺品手艺,其实在几十年前这项技艺已经很难传承下来了。回想当年我开始学木雕技艺的时候,其实很难,也想过放弃。”

窗外黄色的银杏叶纷纷落下的,将他拉回了记忆中的那些年。夏慕辰,一个5岁的小男孩,出生于农村,父亲是一名木匠,小男孩小时候很挑剔,家长买的玩具他都不喜欢,父亲只好用自己的木匠手艺做了一个模样精致的小阁楼送给儿子玩,儿子对这个木质的小阁楼爱不释手。因为对小阁楼的喜欢,夏慕辰哀求父亲学习木匠手艺。短短的一两年,7岁的夏慕辰就已经能将木匠技艺熟练于手。父亲只好让他去向村中的手艺人拜师学艺。母亲对此很不认同,但是想想这只是儿子的一个业余爱好,并没有太多干涉。夏慕辰每天就屁颠屁颠地跟在师父--宋寿身后,学起木雕来全神贯注。师父对这个小徒弟赞不绝口。夏慕辰的木雕也在几个大赛上获得了奖项。他的木雕手艺也开始小有名气。

时间缓缓地过去,18岁的夏慕辰已经高中毕业了,面对以后的就业规划,他想去做一个木雕的手艺传承者,母亲得知之后很生气,觉得木雕市场真的是很小,觉得儿子如果干这一行以后很难有一个好的就业。母亲阻止夏慕辰去选择木雕手艺。“小辰,你小时候学习木雕,我没有反对,是因为觉得这只是你的爱好,但是如果是的以后的工作,妈妈不同意。现在的市场竞争有多剧烈,你很难生存。希望你好好考虑。最后,妈妈希望你能过的好,也尊重你的决定。”夏母语重心长地说。夏慕辰失望地走出了家门。

夏慕辰明白母亲的苦心,但是内心从小对木雕的喜爱让他不知不觉陷入两难的境界。忧郁的夏慕辰来到师父的家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工作室里,一连几天过去了,夏慕辰都没有走出工作室,饭菜也是颗粒未进。几天都没有看到夏慕辰的夏父夏母每天都心急如焚。师父在也不忍看到夏慕辰陷在其中。终于,师父打开了房门,静静地坐在夏慕辰的身旁。夏慕辰瘫坐在地上,手中握着小时候喜爱的木雕--小阁楼。夏慕辰的两眼通红,两行泪不知不觉的从眼角流出“师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真的好喜欢木雕!我不想放弃它。可是妈妈说的对,喜欢不能当饭吃,木雕的市场真的很狭窄。”夏沐辰的声音逐渐抽搐。“小辰,还记得你拜师时说的吗?”11年前夏慕辰跪在师父面前“弟子夏慕辰,今日拜入宋寿门下,是为了发扬木雕技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弟子一定刻苦学习,天地可鉴。”“师父,我明白了”“小辰,我尊重你的决定。无论你是选择继续学习木雕还是放弃,你都是我的徒弟。”师父摸着夏慕辰的头脸上露着慈爱的微笑。

两天后,夏慕辰报考了木雕专业,并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很快就有了自己品牌的工作室。夏慕辰的木雕作品也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他的作品展,从国内也开到了国外,中外人士都对他赞不绝口,说他年少有为。他的木雕作品除了对传统技术的保留还有现代的创新元素。木雕的种类更是丰富多样,又因为这些都是纯手工制作,他的木雕工艺品都是一件难求。

现在25岁的夏慕辰已经是全球有名的手工艺大师,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夏父夏母也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师父看着事业有成的夏慕辰欣慰地笑了,曾经那个5岁的小毛孩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对艺术的喜爱和初心,也真的让中国木雕手艺全球闻名。师父缓慢转身回了他的老宅。师父的背影逐渐消失在了远处的尽头。

一年后,又有一个小男孩来到夏慕辰面前,真诚地跪在夏慕辰面前“弟子,今日拜入夏慕辰门下,是为了发扬木雕技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弟子一定刻苦学习,天地可鉴。”

 

                  童年 ,在田野

陈卓高二

 

“呜~~喂,喂,快一点啊……” 水洗过的天空,一方小蓝布巾悠悠地旋,草帽追着奔跑的孩子,是童年的记忆开了闸。

    外出求学后,再也不见那夏日故乡,曾在偶然,顺道回了趟老家。一个小小的村子,没有高山,没有大河,只有一条小溪,浅的几近是见底了,就从门前缓缓穿过。越过了屋前的泥路和小溪,展眼望去的是大片大片的农田,没有庄稼的季节,也有盎然的小草铺满一片,乡村发展太快,农田已不是田,房楼连片,院间的太阳也算是遮没了。

    我执拗地要从故乡中捕捉几分童年的影子来。转角,苞米棒扎堆在筐里入了眼,对了,是苞米。七月,苞米长成,绿色的杆,叶,茁壮的果实躲在绿叶中,红褐色的穗子在风中扬。戴着草帽,踏着凉鞋,马尾在脑后一摇一晃的女孩,匆匆穿过田野的苞米群,背后紧追着两个男孩,汗水滑过了脸颊,阳光下,晶莹的绒毛泛着金光。“哎哎,你跑慢点啊,玉米丛高,小心叶子戳你的眼!”拨开眼前的叶,女孩不理睬,找好位置连忙蹲下来。“呸呸,才不,躲好了,你们找吧。”身上蚊虫点点,拿布巾连忙扇了扇,露肉的肩膀被苞米叶磨得火辣辣的疼,遥遥的圆日照着,地上的杂草向上疯长着,竭尽所能的伸出头来,被干旱的地闷得喘不过来气。“嘿,抓住了,笨,蓝布条子这么明显,往哪躲!”男孩胜利的笑,逮起女孩的胳膊原路返回。“没抓到,没抓到!”挣开手,女孩连忙跑向前,转几个弯,扑进奶奶的怀里。“阿奶,哥哥欺负我。”后追来的男孩只得笑“小屁孩哦,玩不起,咯咯咯”。老人只得放下镰刀,割倒的玉米倒了一地,阳光从头顶打下,小小的天地间,祖孙四人笑开了怀。“继续来,我一定赢。”马尾辫“噌”地消失在视野,银铃的笑声荡起,随风抚过,留下的是片片鲜活的绿叶。

    割好的苞米,堆在院间,一个个小山丘立满了院子。赤着脚,连忙爬上金黄的小山,乌黑的小手在空中挥舞。午后的阳光蒸着,带着苞米特殊的香和干旱的没有湿气的风融在一起,把人紧紧地裹住在夏日的热浪里。机子剥好的苞米粒摊开在院子里,在里面滚上几滚,挑几粒最圆最黄的粒子,拿到别人家的孩子跟前去比上一比!

    院里的石榴树,蹬上一脚就能跨上邻家的墙头,夏日院中的凉椅,手里摇着的蒲扇,连带着童年的热气,都慢慢吹散在一年四季的风里。

    环顾周围的楼房,房前想钻也钻不进的太阳,我知道,我的童年也散在了故乡,散在了那片夏日热浪。

    突然闯进来一种空荡,我知道,我童年的心落在了金黄的田野,落在了密密的苞米丛间……

 

爷爷的话

                     肖可人高一

 

一条扁担两蓝菜,在他肩上不知挑了多少年,至今依然出没在城市与乡间的路上,无停无息。

爷爷是家中最沉默的付出者,或许是因为听力不好,或是不善言语,有时我偶尔的一句问候,他总能说上好多遍。可酒后的他就能开朗畅言,爱拉着我的手能说这说那,末了,总不忘重复那句他怎么说都说不准的话“书山有路勤是径,学海无涯苦是舟”。那时,我只会注意到错字而羞急,极力想躲避着他粗糙的双手,不愿看爷爷眼中的喜光及话后的沉默。我不明白他对说这句话的执着,对我的执着。

爷爷有记账的习惯,我的童年中充斥着他打算盘的“嗒嗒”声,清脆且嘹亮,似最静谧美好的童谣,歌声中我也学着他坐在一旁默默涂画着。有时,他拿笔“沙沙”地记录着,我也会找个笔写字,渴望能像爷爷一样写出一排排优雅的文字。彼时,他总会夸我:“囡囡以后一定成为有学问的人,是个大才女!

现在想起来却有些可笑,因为无论小时还是现在,每当我拿起笔,他总要夸上这一句的。渐渐地,我从当初的骄傲变成了不耐烦,总会回嘴道:“爷爷,人人都是这样的,都很用功啊!您就别说啦!”末了,他总不忘那句话:“书山有路勤是径,学海……”我们的对话又陷入了沉默的深海。

这就是代沟吗?爷爷一个农民,识字不多,为何总爱说着学习,一句老话都说不准,却对那句话能重复上好几遍。书本在我的内心并不是鸟语花香的春园,也不是碧水清澈的大海呵。

又一次家中周末聚酒,我本想着逃走,却发现爷爷醉酒后眼中充满了泪,嘴里不停地说着他的故事。那时,爷爷作为家中长子只能做农活供养家庭,支持弟弟们读书。内心却渴望着读书的他整日整夜的劳作,把这份不能上学的痛苦深藏。困难的日子他挺身而出,舒畅的日子他让给家人。说完了心中话,他饱含热泪地继续说着,掩面叹息,紧握我的双手又说。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听,话里有种沉甸甸的东西。

当下,人人都可以读书,我拥有机会却不知珍惜,我不敢直视爷爷的泪眼。

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爷爷那最初的账本和那沉重的枣木担子,一头是“书山有路勤是径,学海无涯苦是舟”,一头是我渐渐树立的拼搏和奋进。

学海扬帆,勇越书山,爷爷的话我会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