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文学教育 >
  3. 课堂实践

山东莒县首届“文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07-01  点击量: 2661


 

525日,莒县首届语文教师文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莒县教育局研训中心副书记崔维友、教研室副主任滕云以及语文教研员、各学校分管文学教育的业务领导、骨干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进行了三节课堂观摩。

第一节课是莒县第六实验小学张琳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哪吒闹海》一个字贯穿了课堂始终。通过闹海的故事,将一个活灵活现的英雄小哪吒展示了出来——一个正义凛然、不畏强暴、勇斗邪恶的”。为何闹”“如何闹”“闹如何,张老师用一条线将课文轻轻穿起,重点感受了文中”“”“滔天巨浪等关键词语,关注了借助教材、联系生活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得言得意,深深吸引了孩子,又激发了其智慧的火花。

第二节课是莒县第三中学于文华老师执教八年级的《夏感》。春花秋月何时了,夏日风情几曾歌?的确,写夏的文章实在不如写春秋乃至冬的文章多,梁衡的这篇散文独具慧眼,别树一帜,清新优美,情感蕴含深厚。但是如何充分挖掘文章内在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让他们与作者的思想形成共鸣绝非易事!理解文章自然美中所蕴涵的生活的美和情感的美。就成了于老师课堂设计中的重点。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体现了全员参加、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特点,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  “摘一片夏叶,让悦读入耳;抓一只蜻蜓,让体会入脑;品一杯夏茶,让情感入心;书一段夏感,让青春释放。富有诗意的课堂层次,把孩子带入了美好的散文学习。

第三节课是莒县第四中学王昭波主任执教高一的《登高》。《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对此诗的执教,可谓一种挑战。品读此诗,感慨杂生。国家与个人的双重艰难,使作者心中的苦恨油然而生,于是才有了满头的花白,而一个字,则写出了白发之多,诗人的潦倒生活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正需要借酒浇愁,好来个一醉解千愁,可是又偏偏因为生病而刚刚戒了酒,心有万千愁绪,无法排解,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要向世人诉说,但却又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心中的愁苦太多太重,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所以索性不再说下去了。这就为读者的进一步体会,进一步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这正是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所在。在王昭波老师的层层展开过程中,作者之展现在了学生眼前。

在观摩课后的研讨中,崔维友书记提出了文学课堂构建的若干问题,引起了与会教师的思考。要求各学校要将文学课堂落实进语文教学,确保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转向创生型课堂范式,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明确提出,文学教育作为我县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在推动过程中需要各学校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齐心协力,将本项工作做好。

县教研室滕云主任针对文学课堂的开展进行了专题指导,指出文学课堂体现了教师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更要富有创新精神,要构建多元化的文学课堂。提出了文学课堂的三有理论:有根”“有道”“有法,即有文化之根,文学之根;教育的精神之道,正确价值观的追求之道;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滕主任还对文学教育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安排,明确了文学教育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并对文学教育展馆的资料搜集等问题进行额专题安排。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理清了文学课堂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于全县教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优质均衡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循着文学教育的道路不断寻找前行的方向,对文学课堂的共同探索中,将语文课上得生机盎然,让语文学习充满无穷乐趣,去享受文学,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莒县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