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社团巡礼 >
  3. 初中文学社团

社团巡礼:浙江省杭州市风帆中学风帆文学社

发布日期:2022-03-29  点击量: 1903

社团巡礼:浙江省杭州市风帆中学风帆文学社

 截图20220329165802.png

校长寄语

文字是鲜活灵动有生命力的,通过文字可以认识世界,交流情感,慰藉他人。喜欢文学、会用笔表达的孩子是幸福的,他的生活世界一定是多姿多彩的。风帆文学社集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孩子,以文会友,以笔写心,其乐无穷。学校还通过一年一度的阅读文化节活动,希望每一个风帆学子能喜爱阅读,学会发现,懂得欣赏,成为一个内心丰盈的人。祝愿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的文学社成员永远保持一颗热爱的心,用文字与周遭世界对话,用文字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文字抵达心灵的诗与远方。

——校长钟家虹

61da4b896a9d999cca0f5e9ea7ad047.jpg

社团介绍

作为杭州市风帆中学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的社团,风帆文学社一直秉持“丰富生活,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造就人才”的办社宗旨,以有组织、有计划的讲座、采风、游学、征文等多种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重视学生的个人素养,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精彩纷呈的文学社活动为学生兴趣的培育、校园文化的建设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风帆学子徜徉于文学天地,让风帆校园更添人文气息。

风帆文学社自办社以来受学校的高度重视。已逾三十的文学社,在一代又一代风帆人的传承、发展中,已先后获得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浙江省大中学校优秀学生社团、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德育课程、杭州市十大精品社团、杭州市最具表现力文学社社团、下城区高位高尚教育影响品牌等荣誉称号。作为文学社社员成果最佳展现的《风帆》社刊,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学社示范性社刊。

风帆文学社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彩、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学活动上——每周一次的社团专题活动、每年两次的文学采风、每年一期的《风帆》社刊。它既是对课内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杭州乃至全省为数不多的数十年来坚持每周开展活动的社团。正是在这样的积淀与传承中,社员们在各类征文、朗诵、演讲、话剧等比赛中,佳绩频出,屡获殊荣。

 eabbf322719bb7b78edb58358352bd0.jpg

教师经验

每周五下午一个小时的社团课程,文学社先后开展了读书分享、诗词大赛、专题品咏、影视文学等精彩纷呈的课堂活动。同时,除了以语文教研组长为主的校内语文教师团队进行日常授课与指导外,文学社还会邀请文学界名人来校进行主题讲座。如特邀浙江话剧团演员陈慧娟老师开设“课本剧和朗诵表演多元意义的建构”的讲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程玮老师与社员们畅聊她的人生经历、讲述她的写作故事。有幸邀请到钱钟书先生关门弟子、浙江省三国、水浒研究学会长——马成生教授分享杭州与水浒的二三事;邀请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之女——郭庶英老师来我社娓娓讲述她的父亲——郭沫若……

文学社的各项活动皆以高质量、高水准呈现于社员面前。近年来,风帆文学社有数百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征文、演讲、朗诵、诗词、话剧曲艺等比赛中获奖,获奖人数多、奖级高。全国“文心雕龙”文学大赛、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市“品味书香”征文一等奖,市朗诵比赛、区话剧比赛、区诗词大赛一等奖……风帆文学社愿搭建各类平台圆青葱少年的文学梦,留永志难忘的文学情。

每年两次的文学采风是风帆文学社的特色活动。文学采风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社团指导老师的游学导学、安全保障下,以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学行进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走读西湖,走近白居易、林逋、马一浮、徐志摩等文人墨客;宁波余姚,绍兴富阳,江南古镇西塘、乌镇、新叶,苏州园林、严子陵钓台、荻浦古村……都留下社员们青春求知的身影。社团们在采风游学中发现与探索,在与名家的时空对话中凝望与回眸。

 

a1a4346f4a5379b705e2ed594f351b8.jpg

社员佳作

打开门,是家

杭州市风帆中学908班  王嘉琪

铜锈悄悄爬上门环,静静地凝望着斑驳的过往。深红的漆早已大片脱落,淡淡的粉红,似乎残留着浅浅的惆怅。上面照明的小灯泡偶尔发出明亮的红光,指引着黑暗中行走的家人的归路,厚厚的蜘蛛网与灰尘夹杂着,布满四角,白墙被时光的流逝染灰,轻轻触碰,几粒粉尘随之散落在地面上。
  这是我老家的大门。轻握把手,缓缓推开,伴随着生锈金属摩擦的沉重声音,扑面而来的,是茫茫岁月的痕迹,是遗落的旧人故事,更是“家”的浓郁而亲切的气息。
  这个家,是我出生的地方,她曾注视着我懵懂的模样,亦曾保护着幼年的我在时光中奔跑、成长。每当离别一年再相见时,她总会给予我温馨感。虽然看上去并不华丽,却留住了我的童年的天真,承载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打开记忆的大门,仿佛回到当初充满童真的家。

犹记那年春日,阳光明媚,空气氤氲淡淡花香。我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稚嫩的手拿起一支粉笔,在地板上生涩地画着简单的小花。几朵画完,本想继续,却听见一个苍老而温柔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停一停,看我给你画大牡丹。”抬头一看,白发苍苍的太婆笑眯眯地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我递过粉笔,满怀期待地盯着她画画的区域。只见她三指轻捏,在地面上轻松自如地在小花旁边画了一朵线条细致、惟妙惟肖的牡丹花。没有任何参照物,也未停下思索,只是凭着心中的印象,描摹出国色天香的模样。

“你看,大花的旁边长出几个小花,不正像咱们家吗?”太婆慈祥地看着我说。年幼的我似懂未懂地点点头,只将一字一句记在心里。

自此,八十余岁开始自学绘画的她成为了家里的“画家”,闲来无事,便坐在窗边,拿起画笔,在白纸上自由描绘,一张张生机勃勃又富有情趣的图画跃然纸上。

后来,每当我再次打开熟悉的家门,走进屋里时,总见太婆坐在椅子上,见到我,手指着墙上几幅生动的水彩画,向我述说画的内容。小院里蝴蝶纷飞,抑或是小孩在追逐玩耍。那些画,几乎年年更新,从未间断。不断长大的我逐渐意识到,她画的不仅是几幅画,是对生活的感知,更是对家永久的记忆与对逝去往昔的纪念。

可惜时不待人,光阴转瞬即逝,一转眼,已是物是人非。太婆的画,在十年后,永远停留在墙上。推开沉重的旧门,我或许依然可以看到画纸,却无法看到她的容颜,听到她的述说。“梦回旧日难相逢,梦中梦寐不见之。”这扇门,这个家,已然变成我一场不肯醒来的梦。

打开被岁月侵蚀到的门,是我的老家。她也许会被拆除、遗忘,却在我再次开门时于脑海中清晰回放,在我的心里无声怀念,在我最珍贵的回忆中成为永恒。

恍如梦回昔日,再次醒来,眼前大门,光滑的门板,新式指纹锁,一看便知,这是新家的门。

这是我现在生活的家,是忙碌生活中的温馨港湾。无论室外寒冷,打开门,便是家,更是充满温暖与爱的地方。

过去的家,给我无数封存的往事旧人;现在的家,给予我温暖和宁静。

打开门,是家。不同的门,不同的家,却在形形色色中,表现出同样的初心与纯真的情感。

 

粘稠乡情

杭州市风帆中学908班  李杭忱

深红的桌布上放着一只白瓷的盘子,盘子上是淡蓝色的小花,朴素典雅。糍粑毫无规律的横躺在盘中。金黄的脆皮外滴滴油脂,在微黄的灯光下流露出点点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甜腻的香味。

棕黑色的筷子轻轻夹起一根糍粑,在相夹的作用下,软糯的糍粑瞬间向内凹陷,像是那漏了气的气球一般,塌下腰来。轻咬一口糍粑,如藕断丝连般拉起几条白丝,入口即化,却略有黏牙。若是沾上些许蜂蜜,味道更醇,便有了想要咬下一口的冲动。

咬开一半的糍粑的模样更为诱人,黄色的薄皮如同镶上了一层黄金,包裹在白色的糯米外,小小的气孔分布不一,纵横交错的脉络遍布,垂在最下端的尾部聚集着自上往下的油滴,形成一颗淡黄的小水珠。

这糍粑虽美观美味,母亲做的却始终没有外婆做的那般令人难忘。在当今这个时代,若是想吃糍粑,母亲便会买来材料,蒸上很大一盘,每一盘都完美无缺。然而在母亲的童年时期,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到糍粑,基本一家人每人只能吃到一根。对那时的母亲和她的家人而言,糍粑是一年才能品尝一次的美味珍品,是对来年的美好祝福。

辛苦劳累了一年的人们,用简单的美食犒劳自己。外婆的糍粑,一年仅有这么一次,它含有当年困苦生活时,对小康未来的期待,有面对困难时的乐观积极,不愿放弃。

往年每一次过年回家时,外婆都会蒸上一大盘糍粑,数量虽变多了,外婆却仍然只在过年的那一天蒸,甜郁的气息飘荡不散,持续整整一年。而今年,因为新冠疫情没有回家过春节,自然吃不到外婆亲手蒸出来的那一盘糍粑,那一盘寄予期待与祝福的美味。

吃着母亲做的这盘糍粑,心间似乎缺失了些什么,怅然若失,却在思索小段时间后,心间的缺口被填上。暖暖的糍粑化作一滩温水,如浪似潮,流进心间,顿时充满温暖。

即使相隔千里,却在同一时刻吃糍粑,似乎也感受到了外婆的祝福。望着万家灯火一盏,熟悉的面容浮现。仿佛又回到热闹的家乡,身边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身后是明明暗暗的灯火。

不求功成名就,但求人如当年。愿用一生浮沉,生死荣辱,博食者心,念家乡情。

 

东坡的平衡哲思

           ——读《苏东坡传》有感

   杭州市风帆中学805班  沈欣然

读苏东坡,有人读出了他的宠辱不惊,有人读出了他的闲适宁静,有人读出了他的淡泊爱民;而我读苏东坡,却读出了他在出世与入世间的一份平衡。

平衡是我国古代先民的伟大智慧,谓之曰“中庸”。这是生活的平衡术语,也是贯穿东坡居士一生的处事观和行事论。

东坡身边,几位美人相伴,起为朝朝暮暮,归为无尽相思。他深知新与旧的平衡:他怀王弗,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刻骨铭心,王弗是他一生的诗,寄其苦乐、伴其离合;他惜王润之,深情陪伴、不离不弃,王润之是他苦涩时的一捧清茶,托其诗情、载其壮志;他有幸遇朝云,知他的“不合时宜”,朝云是他寂寞孤苦时的一弦琴,高山流水、幸遇知音。他对旧人有无限怀念,对现在的相守也倍感珍惜。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平衡吧。

东坡,几度身处官场深渊黑暗,有风光无限,亦有苦难无穷,最后归于平静。他少年得志,体察“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的民间疾苦;中年被贬,仍有“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乐观;老年被贬荒凉的儋州,他道尽一生坎坷,看淡一切是非,也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坦然。他懂得权力与内心的平衡,以平衡的态度,熨平内心的风风雨雨。得意时,不忘民生疾苦的初心;失意时,坚守豁达乐观的本心。这,就是一种事业上的平衡。

东坡,走过的路,不论是感情还是事业,都几经平坦,也多遭波折。波折之后,他坚守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名利的淡薄。三次被贬,东坡由风光无限到无人问津,他未曾消沉,到何处在何处妙笔生花,到哪里在哪里率真旷达。他爱诗书的雅兴,也爱食酒的凡乐,东坡肉、东坡肘子都和他的诗画一样,是他对这世间最美的馈赠。在俗与雅、伟大与平凡之间,他找到了一份平衡。他不似佛家,出世者无欲无求;不似儒家,入世者追名求利;它和道家略有相同,一面悟彻人生实质,一面满怀生命的热情。但东坡亦有别于道家:道士怀着生命的忧患意识,逍遥世外;东坡却本着超脱的心境,享受人生。王维有他一样的才气,却无他一样的心境,面对困苦波折,王维选择了躲避隐居,东坡却选择了放下,选择了以平衡的心态坦然面对。他是“凡间仙,世中佛,无律度的孔子”,在入世与出世间,他寻找到一种绝妙的平衡,用他的苦乐观、方法论,让自己在世事变化里不缺一份旷达与明净。这,何尝不是一种心境上的平衡呢?

东坡已去,只留于后世一个淡然的背影。

然而,他留给后世的又何止一个淡然的背影呢?他留下诗意栖居的一份心境,在岁月中不曾磨灭的洒脱和坦荡,以及清明之心、平衡之境,努力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人生黄金平衡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哲思。  

东坡的处事之论,即便在万千星辰璀璨中最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里,也会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对我们,一个学生来说,懂得了学习与娱乐的平衡,就像抓住了阳光的一缕尾巴,纵然黑暗无边,也能向光而行。学习的海洋里,利用好平衡的风帆,就会顺风顺水、快人一步;在玩乐的丛林里,抓住平衡的藤蔓,就能谈笑风生、酣畅淋漓。

东坡的行事之道,即整个人类、整个社会的智慧之花群芳争艳,也一定是最芬芳的一朵。法律的公平公正,本质上是善与恶的平衡;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实质上是打破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衡,种族与种族之间的平衡。人与自然似针尖上的天平,任何一端加上了破坏的砝码,就会坠入深渊。有人说,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我看来,学会平衡的人才会一笑到底。

让我们寻着东坡的背影,在诗词的浅笑中,重温东坡的平衡智慧,在物质享受的洪流里,拾起一份精神的华美,找到那个温润如玉,又暖若春风的自己。

截图202203291709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