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毕士骞:趣谈历史上的高考

发布日期:  点击量: 2193

1701074130072.png


趣谈历史上高考

毕士骞(河北唐山丰南一中煤河潮文学社


<上>大唐考神

 

                                                        

. 缘起科举

一直想讲讲唐朝的科举,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唐朝高考以诗歌为主,分诗赋和明经两种。中举后得意洋洋游行的是诗赋,而待在家中的宅男大多数为明经。诗赋好比本科,明经就为大专了。诗赋需要的是临场发挥,考验心理和文学能力,而明经更多的是死记硬背。所谓“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便是这个原因。

因此两者待遇天差地别,后者走的野鸡大学,进部队当军曹,而前者走的国防大学,出来就是校尉(从六品)。至于升迁,明经走部队或是宦场,最后尽头也就是个司戈(正八品)或者说长史(从七品)。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你能不努力吗因此从唐朝开始就有了内卷天团,有陆羽弃佛从文,亦有元末明初时宋濂冒雪访师。

但有人就算努力却也跌倒在黑暗的官场中,被私心和权欲限制的上位者封杀着打破次元壁的道路,著名起义家黄巢,在一首《不第后赋菊》中,诉说了几多诗人的悲苦,也拉开了大唐衰亡的序幕。

 

气运之子——钱起

 

我们的主人公生活在大唐天宝年间,是当红男团大历十才子的王牌,就在他大红大火的这些年,他却接连四次高考名落孙山。就在他有点怀疑自己的时候,752年,上天给他放了个大大的礼花。

那年他30岁,天宝十年,当时是礼部尚书李暐出的题,以《湘灵鼓瑟》为试,写一篇不少于十二行的诗歌。题目一改往常的宏大气势,我简单介绍一下往年的考试题,你大概就能明白今年的新高考有多怪,for example “扶摇直上啊,世界太平啊,我为我生在伟大的唐朝而自豪。”(青云千吕),而这次考的则是“古装少女奏筝鼓瑟。”(湘灵鼓瑟),不同往常的小清新试题,很有一丝教育改革的意味。

虽然出得不算常规,但参考的也不是没有高手。有位叫陈季的考生已经赋诗交卷,他在历史上并不出名,连其故籍都无从查起,但这首诗给考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展卷一读,笑了笑,抬头看了看他的脸,“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写的不错,小伙子。”能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写出一篇符合心意的诗歌,也算的是人才了。他正想递给这位录取通知书,我们的钱同学也交卷了。

他有些不耐烦,但还是抬卷一览,“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他撇撇嘴,念叨几句,也就那样嘛。没想到越往后看,越心惊,当他看到最后两句时,几乎已经呆傻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神句,这,这是神句啊!” 这一刻,整个唐朝最著名的应试诗诞生了,谁能想到,他去参加高考的作品竟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首诗为什么能在高考上一举夺魁呢?其中也有着大量不可或缺的因素。首先排除电脑判卷的种种不方便,字迹仍是影响学官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叔叔是唐朝写草书最著名的怀素和尚,能和草圣张旭相并列的人物。

唐朝高考诗歌切忌冗长,因此一定要开头点题。这首诗开头看似平平无奇,但已经点明了湘灵之题,后边引出河神冯夷闻声而舞,每一句都在为最后两句铺垫,写的绚丽空灵。而最后一句如有神助,后来野史也有记载,钱起在清晨听到门外耳语,只记得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急出外寻,无所获。(《旧唐书·钱徽传》)

从点题到蓄势至神话,无不是这首诗翻新诗坛的原因。钱起在唐朝中并不出名,但他用空灵瑰丽的笔墨渲染了整个唐朝,他让水墨焰火绽放于盛唐的夜空。

 

龙虎榜上的档案——韩愈

 

还是接着聊高考,不过这次我们从一份绝密档案开始。

大唐绝密记录(千年后解封)   

姓名:韩愈(昌黎先生)

字:退之。(其妻卢氏所取)

籍贯:河南河阳(孟州)

标签:斜杠青年,墓志铭大师,动物保护者,中唐一哥。

文学成就:驱赶危险动物的檄书(《祭鳄鱼文》),动物知识的宣传书(《马说》,《龙说》,《感二鸟赋》),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议书(《病鸱》)。职位:曾任北京市检察委员会主席(监察御史),部级秘书(中书舍人),团级部队政委(行军司马),市级人大代表(吏部侍郎),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礼部尚书)

地位: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百代文宗和文章巨公之名。成功为课本增加了七页厚度,留下了三篇古文。

好的,先介绍到这里,我们的韩同学本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是秘书郎,这是个从六品的官职,相当于副处级。可韩愈生即丧母,三岁失父。如此家世,甚未免会被他人构陷为“天煞孤星之类”,可他的哥哥什么也没说,还十分疼爱韩愈,帮助他读书写字,并教会他诗书礼义。

可惜时运不济,大历十二年,他哥哥被朝中元载牵连,死在了流放的途中。韩童鞋又失去了一位亲人,可这一切都更加固了他对诗歌的坚定,人生没有意外,贞元八年,他触底反弹了。

这年他24岁,还是来看一下当年的热搜。

 1.五月初一惊现日食,国将危难。

 2.七月陇右(甘肃)地陷山崩,大蛇屡现。

 3.八月崤山以东、黄河以南和淮河下游突发洪水。

 4.龚州道(广西平南)少数民族叛乱。

 5.西北(青海)慕容伏允前恭后倨。

 6.段将军大胜西北,阵斩数万。

 7.诛杀慕容伏允,李靖奏平吐谷浑。

 8.潘湖金墩黄氏族贤。

 9.孙思邈出生一百周年。

 10.龙虎榜上,贾楞一举夺魁。

我们的韩同学也参加了这次的高考,这是他第三次复读,而这次的对手堪比77年的高考一样恐怖,但状元却在仕途上毫无成绩。反观其他考生,李绛、崔群和王涯都先后坐上宰相宝座,而冯宿,许季同,庾承宣,刘遵古,李观,齐孝若,万珰这些人大多成为部级干部,甚至裂土封国。

而我们的小韩童鞋在这次的考试中位排第十三,成功获得敲门砖,成为公务员,赢取白富美。(注:韩愈正妻卢氏,晚年曾跟风纳妾。)这次考试中举之人大多影响了唐朝的历史走向,因此这次考试所放出的金榜也被称之为龙虎榜。从此,龙虎榜在历史上熠熠生辉,韩愈也开始了自己注定不平凡的人生。

 

感动大唐十大青年——孟郊

 

在公元796年也就是龙虎榜后的第四年,这么一则新闻刷遍了朋友圈,是一个视频。

画面中,一个男子骑着骏马,衣衫不整,酒滴挂在胡子上,就像范进中举一样,在长安城策马狂奔。当场被巡逻的警察扣住了,检查了智商没问题才放出来。当警察发现他竟是位中举的老爷时,嘴里喃喃道好好的人,怎么傻了。”

画面里的老男人就是孟郊,这年,他已经46岁了。他在高考之后发表了一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激动。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其实高考成功后得意洋洋没什么,被压抑多年的痛苦释放出来,没几个人还忍得了原来的生活。唐朝甚至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如果高中进士,当晚一定要去平康坊的三曲招摇。

相比之下,孟郊最多是骑马过市,碰坏商品,超速违规,可以说违反了交规,基本上扣钱就可以解决了,比别的进士要好得多。但这首《登科后》直接把大唐新歌榜给刷爆了,于是后世只留下了那个疯癫的范进和咋呼的孟郊。

我对孟郊很感动也很同情。他的生活可以用一个“穷”字来概括,韩愈曾经在一场酒会上介绍他“有穷者孟郊”,他一共几个朋友,都上龙虎榜了,眼看兄弟们都有美好的人生了,自己还苦苦的跟生活对线,他当年写了一首《落第》,第二年他又写了一首《再落第》。

很憋屈吧,很可怜,当时是士农工商的时代,想要华丽转身科举几乎是唯一的出路,什么托福,二级建筑师,心理咨询师的证件根本不管用,只有科举才能真正打破次元壁,完成阶级跨越。

当自己失败时,全世界针对自己的时候,孟郊还在舔舐自己的伤口,他回味每一份苦涩。这样一个人成功了,难道还不允许他品尝一次蜜蔗吗?

当一个新事物出来时,大家接受不了所以想方设法的打压他,当他逝去了的时候人们冷静下来了,慢慢的理解了他,并惊奇的发现他的理论是十分正确的。这时候人们才知道自己错了,才开始怀念他,纪念他。因此,这个人也就出名了。

这么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县尉(从八品),是苦吟诗派的代表人,被后人称为——诗囚。

注:看到这了,不免眼睛酸涩,歇下来看看窗外的阳与树或是云与月,把自己的心情舒展开,等到下个有酒的夜晚,我们便来谈谈那些学渣逆袭的故事。 

 

 

<下>“学渣”的绝唱


还记得上次我们讲了诗人们的欢笑史,然则在唐朝二百多年的高考史上,也有很多人上演“杯具”的血泪史。如果搞一个“差生班”,里面会有谁呢。众所周知,很多大诗人在高考时发挥失常,例如:杜甫,孟浩然……阵容之强大,完全可以再组一个男子天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们的故事。


从时也命也到野无遗贤——杜甫


杜甫的家世和他的人生似乎并不相符。杜甫出身“京兆杜氏”,这是一个始自汉代的名门望族,魏晋南北朝以来,文武两方面都赫赫有名,在隋唐时期更是出了九位宰相,其中杜如晦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从这样家世里成长的杜甫,从小立志读书,在他七岁(唐历719年)时就以凤凰为题,作诗成吟。优渥的家庭条件,也使得杜甫结交了很多名士,见了很多世面,因此到了唐历736年,我们的杜同学参加了自己数试不第中的第一次“高考”。

这年杜甫24岁,大唐的科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走向完善,全国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和今天一样,户口是北京、上海的学生送往尚书省参加考试的叫生徒,而在各地方参加小学毕业考、中学毕业考之后,成绩合格再送尚书省参加高考的叫乡贡。这一年,杜甫参加的就是乡贡。

心情激动的杜甫,在朋友圈转发了自己的动态。今天的心情非常激动,今夜“多云转晴”,明朝阳光明媚……对不起,不是播天气预报。因为,我要高考。怀着一腔热血的杜甫走入了考场。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人生的第一场大考并不是云开见日,当然更没有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这一年,很多诗坛up主乘风而起,然则,老杜没考上。此时,边塞传唱着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蜀道难》也在长安的大街小巷崭露头角,就连张九龄的《望月怀古》也勾起了长安人的相思之心。

而这种开始熠熠生辉的生面孔的人堆里,唯独没有他的那张老脸。第一次没考上很正常,我还年轻,可以重新开始。当然这并不是杜甫的想法,事实上第一次高考失败杜甫的心情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在此后的12年里,杜甫都没有报名参加全国高考。

很多老友都以为杜甫放弃高考了,想走文章特招的路子。可是天宝六年,他又报名了。这年,唐玄宗发出了诏令,令天下“通一艺者”皆可到长安应试,这是一次皇帝临时召开的特殊的附加考试,类似现在的“单招”。杜甫对此非常重视。他在第一次落第之后漫游南北,结交名士,也积累了不错的名声,所以他认为不论是自己的才学还是名望,都够条件高中皇榜了。

只可惜,历史没给杜甫一丝温情。没多久,长安爆出了一条劲爆十足的大新闻。宰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全部落选。一切都不过是圣王治世的幌子,华丽的物品摆在台上,给人们展示大唐最后的虚浮,但对于老杜呢,他们只能抱歉。

对不起,杜甫,你可以明年再来。

明年?

杜甫苦笑了声,转身离开。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们都知道,杜甫放弃了科举,他把自己的诗献给民众,献给战争,献给生命。他在人生的考场上奏响了自己的绝唱。


情商天花板——孟浩然


孟浩然和杜甫一样,家世皆显赫。然则孟浩然童年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曾和名士交往。不知是因为这个还是因为家中管教甚严,总之,我们所认识的孟浩然,后来变成了叛逆小子。

17岁时,孟浩然在襄阳本地考试中崭露头角,只等来年去京城长安大考,离父亲的伟大理想仅一步之遥。但那一年,孟浩然敬仰的大清官张柬之于82岁高龄时再遭贬斥并客死他乡,这一悲剧事件彻底颠覆了孟浩然的入仕之念,坚决拒绝参加科考。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面对昏庸之世,孟浩然决定做个隐士,彻底斩断入仕的念想。见儿子如此惊天举动,孟老爷气得吐血,扬言要和孟浩然断绝父子关系,但青葱少年孟浩然只用了四个字来回应:文不为仕!说完,孟浩然挥一挥衣袖,离家出走了。

少年意气打散的是父亲的梦想,而他的婚姻则打破了母亲的希望。离家出走的孟老师隐居在家附近的山上,在那里,他遇见了自己的妻子,如同白居易的江边偶遇之人一样,那是一位琵琶女。

然则如此家世的孟浩然又怎么能迎娶一位歌女!面对父亲的冷眼,孟浩然还是选择了固执己见。两个人就这样僵持了六年,最终是时间打败了孟浩然,六年后,他的父亲去世了。

孟浩然跪在父亲的灵柩前,失声痛哭。他就像个幡然醒悟的坏孩子,发誓为父守孝3年,再拼尽全力去实现父亲的遗愿——谋求官职,光宗耀祖。

然则孟浩然如同韩寒一样,已经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刻科举,无异于自践。因此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政治之路——干谒。也因此诞生了一首著名的干谒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然则唐玄宗拒绝了他。在父亲的眼中,他俨然是个无能的人,他伤了父亲的心。如今他必须要证明自己的实力,让亡父含笑九泉,哪怕自食其言。因此,孟浩然长叹一声,决定忍痛参加科举考试!

然则这次仍旧落第,孟浩然的内心挣扎着。40岁的孟浩然喟然长叹,一种深深的失败感扑面而来。王维听说孟浩然要回家了,赶紧邀他来家里一聚。两人品着茶,人未分别,却互诉着分别后的相思之话。正在这时,皇帝李隆基来了,孟浩然从床底钻出来,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入仕的绝好机会。

面对皇帝,他又犯了骨子里的叛逆,吟了一首自己以前排解忧愁的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岁暮归南山》)

心中的热血终于还是在皇帝愤愤离去面前变冷。从此人们再没从科举场上见过孟老师,那张面庞隐藏在拥挤的人群中不见痕迹。

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共录取进士7448人,这是兴衰史亦是荣辱史。在唐代诗人们或笑或哭的背后,便将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一品为结。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纵。 月出东门,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元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