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赵杨嘉筠:桥(叶圣陶杯佳作)

发布日期:2024-02-28  点击量: 1467

微信截图_20240228153544.png

赵杨嘉筠(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高三)

过了桥,第二间,是我家。

老家门口那一座桥,不长,长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甚至可笑的半边还在陆地上,到底是什么呢,不知道。但大家都叫它“桥”,我也是。从小到大我对这座桥的感情十分复杂。

我小时候一直很讨厌家门口的那座桥。

那个时候,我对那座桥的记忆一直是妈妈离去的背影,妈妈将我放下,交给外公,就转身离开了。我一直追呀追,就是追不上。一点点大的小孩子能跑多快呢?只要妈妈过了那座桥,我就再也找不着她了。直到下一个过年,这样的场景一次次重复,妈妈从桥上出现,又从桥上消失。对于童年的我来说,那座桥代表着分离。

当我习惯了分离,我开始惧怕它。

那座桥是没有护栏的,旁边便是河。但我怕的更多的是旁边的水闸。外表上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甚至有些简陋的水泥房。但在那时的我看来,那个屋子是整个桥上最危险的地方了,你能想象一个房子一半都是空的,布满钢筋转轴,直通底下的河,只有狭窄的走廊的样子吗?当它运转的时候,如同猛兽啸谷,大地似乎都在颤抖。但外公负责那里,在雨季负责放水。于是我不得不在那里面度过一夜又一夜,在那能要命的机械中胆战心惊。据外公说,我进水闸总是很好笑的:扒着门,伸一只脚进去探路,确定安全后,整个人死死扒住墙一点点的摸到里面的外公的小房间里。对于那时我来说,那座桥意味着危机。

然而,后来我却开始喜欢它。

我大一些了,镇上的新奇玩意儿也开始多了,外公时常蹬着三轮车带我上集市买好吃的。仗着天生的手长脚长力气大,我常常抢着骑车,那时的过桥,是我最喜欢的:那是一段缓慢的上爬,就像过山车那引出人害怕和激动的上爬一样,然后慢慢到了顶端,在一秒滞留后,是高处滑下的刺激,伴着的是夹带着暖烘烘的水稻气息的风,再加上蝉鸣声,是我对那座桥最美好的回忆。过了桥,是一片更美好的天地。

后来呀,便是思念他。

像所有的童年故事的结尾一样,那个农村长大的城市的孩子从那座桥离开。我离开了老家,离开了外公。夜半时分,我总会梦见它,它普普通通却又有着让我无法忘却的莫名魔力,我开始思念起它更多的好来,那座桥带来的团聚、冒险和走出去的希望,我对那座桥的讨厌、害怕都没了,只余下了思念。我突然想回去,但是父母匆匆忙忙的生活节奏让我的计划不得不再三搁浅,有一天我得知它被拆了,一台机器将一切夷为平地,包括桥那头的家。我的心莫名的空了,一个伴着我长大的伙伴,就这么不见了?

也许,再浓烈的感情,都抵不过时间的冲刷,它在我记忆的一隅,渐渐落灰。直到外公的意外离世,我再一次回忆起那座桥,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它并无消失。没有什么会消失的,他一直在那儿,无论我遗忘与否,都在那儿静静的伴着我,跟小时候一样。

我依旧记得那个消失的背影,那场机械的轰鸣乐,那一阵刮过外公抚向我的暖风······我依旧记得那一天,家乡被拆前的那个过年,我随着外公行走在高高的田埂上,那天万里无云,我一直回头看,直到那座桥,那片屋子消失在视野,而外公说着以后,只管向前走。那时我常想:前方是什么呢,让外公再也没有回头?

后来的后来,我才明白家乡并非是个地理概念,而是个心理概念,你在那长大,那有你的亲人,才让你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让你魂牵梦绕。那座桥也一样,在我心中有着其他桥不可比拟的意义。不知从哪看到的,十分贴切我的情感的一句话:我见过那巍巍的穿山越岭的铁路桥,也见过那雄壮的索桥,但始终不能忘掉却是故乡的那座弯弯如月的小桥,卧在那清清的小河上。

老家门口那一座桥,不长,长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那是家门口的桥,是我的桥,如此,便是最特别的桥。

(指导老师:林珍)

 

【点评

老家的桥,代表了家乡。这并非仅仅是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心理概念,因为那儿有你的亲人,让你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文章语言朴实,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讨厌桥,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喜欢上了桥。这样写,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的情感也随之波澜起伏,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夏冬 资深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