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2. 教师作品 >
  3. 散文随笔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乔艳波散文集《雪落无声》跋

发布日期:2019-09-05  点击量: 1568

/李东辉

  

东北高寒。四月向暖。

在春天,北方的孩子常常一边吟咏“二月春风似剪刀”,一边看着窗外尚自残存的雪线,一边想象“草长莺飞二月天”,一边跺着地面上的冰碴子。诗景与现实的倒错深深勾起童心的困惑,平添了等待暖春的焦急情绪。这情绪年复一年地积累,化也化不开,一直延伸到青年。于是,青年人总要在早春二月,急急地换上单衣。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段段裸露在凉风中的脚脖、臂膀或腰腹,其实也看到了一段段童年的心事……终于熬到四月,这片苦寒莽原才真正地明丽起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光彩照人,应接不暇。

这一时空,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恰在此时,乔老师把她的又一部人生力作放在了我的书桌上。难道是巧合?——《雪落无声》,像极了眼下的季节。

经过漫长的酝酿和等待,那些落在人生沟沟坎坎的雪花,终将在这个“雨生百谷”的时节里,化作汩汩春水从乔老师的笔尖流淌出来,浸润生发出一片片岁月繁花,伴随四月的嫩绿鹅黄、星闪月圆、云烟风软,以层层叠叠的景深华丽丽地照进你我的精神世界,善意地提醒我们去回眸那些岁月流年的光影,去体会生命意识的激流,去尝试探寻人生未来的走向。

展卷。卒读。有些情节在我意料之中,有些思考、有些心绪、有些感悟却出于意料之外。

你看,这是一本再普通不过的小集子,讲述了老百姓“柴米油盐”里的幸福期盼和苦辣辛酸。她和多数同龄人一样,出生在“东北最偏僻的小山村”,她的屯叫做“吐莫屯”,别人的也不过就是“走不完的孔家屯、王仁屯、李家村、纪家沟”。生长在“勒紧裤腰带”的年代,“琴桌、罩子灯、算盘”这些老物件一直用,要是偶尔“炉火中扒出一个土豆”来吃,或者罕见地吃上一个“苹果”,那简直就要做上一晚上“五彩缤纷的热气球”梦,或者“甜甜的苹果梦”了。这之后,还是跟许多人一样,赶上了好政策,一考跃农门,在亲人们欢快的祝愿和告别中,开始“行走江湖”。抑或奋斗在城市里,抑或游走于山水间,做个平凡的饮食男女,“遇见”“小李”“阿典”“陶然”“静美女”或者报刊亭的大姐及各色人等,经历这世间的悲欢离合。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也就罢了。但是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乔老师始终在貌似平淡的过往中,用作家的情怀观照生活,用审美的眼光打量生活,用哲人的思索探讨生活,当然更用女性的细腻体悟着生活。文艺的起承转合就这样发生了,“那条忧伤的呼兰河”“金色阳光”中的“草房子”“滨州湖”“纳木错”……一桩桩,一件件,共同搭建起她创作和思考的的宏大布景。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一片“书香漫溢”“摇曳生姿”的四月天。

在这里,从叮咚的泉水“弹开我求知的灵穴”开始,便以跨界的笔触描摹了李老师、马老师、上官老师、洪泉、张校的师者群像,每个人无不令我们肃然起敬。这便是对中华民族“师道尊严”优良传统的回溯。或许一个作家的个人诉说暂时无法构建什么,但或许能给缺失敬畏的现代人带来互补性的发现和反思。

在这里,百年的孤独让人感悟到了“活着”的“挣扎”,找到了“艺术,就是生命的治愈”路径,树立起“即使看清世间所有磨难,也要保持挚爱它的心态”。这便是一个作家的自信和沉静,即便知道“地球流浪”,依然关心“月亮去哪儿”,“无问西东,只从内心”,以弘广的艺术情怀拓开了一片广阔的精神疆域。人生,终将“珠玉生辉”。

在这里,一合手一闭目,就跨越了历史的沧桑,与商王武丁、越王勾践相会,与千年书院、百年联大相见。“悠悠千载,弦歌不绝”,终将证明“生命的来来去去,岁月的层层叠叠,你我,小如尘埃,却也大到主宰世界,成为莅临这趟人生丰厚的主人。”这便是千里路万卷书的真意,把“当下的生活”汇聚成诸多历史朝代的“诗和远方”。

一部优秀作品的问世就是一次不小的文化集结,感谢作家乔艳波的艰辛付出,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人间的大暖”“人性的大善”。期待下一次的呈现,再度“饮一盏春风”,在人间的四月。

 

2019426

 

 

李东辉,大庆市湖滨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副校长。相信文以载道。是以,每每追慕古圣先贤之教化,冀撷取浩繁卷叠于点滴,领会仁义礼智信于万一。奈何资质平庸,年过不惑,并无建树,诚惶诚恐。唯谦冲自牧,孜孜以求,合天地之德,顺四时之序,闲邪存诚,敦品力行,尽师者之道,全公民之责,方不负家国之恩。